幼兒園大班必看,幼小銜接銜接什麽,這4個方面准備好上學不愁

棠媽育兒成長 2024-04-24 19:11:41

如果你家有個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你會經常接到讓你報“幼小銜接”課的電話。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一次重要跨越。

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任何事情開頭總是很難的,也是最容易被塑造的。

一年級是孩子求學生涯的正式開始,萬丈高樓平地起,最容易被忽視但確實很關鍵的築基期。

不管是心理、環境、同學、習慣都會發生巨大變化,孩子需要從“自由玩耍的幼兒”轉變成“遵守規矩的學生”。

孩子要面臨比幼兒園更大的社交環境,新的同學,以及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

家長需要做些什麽來幫孩子平穩渡過這個關鍵期。

准備1:心理准備

一說到幼小銜接,很多人想到的是提前教學,這樣孩子上學後就能跟上老師的腳步了。但其實知識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最首先的就是“一年級意識”,端正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態。

孩子內心的感受需要被關注到,對于要上一年級了,孩子是什麽樣的心情?

每個孩子可能不一樣,有些孩子很興奮很期待,有些孩子很焦慮很害怕……如果我們忽視關注孩子的內心,孩子就會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

就像我們對于教育孩子沒辦法時就會選擇大喊大叫,或者打一頓。孩子如果自身儲備不足,就無法應對一年級的新環境,陷入慌亂和哭鬧,甚至討厭上學。我們自己要做好心理建設,也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1、祝賀孩子幼兒園畢業,步入小學階段,讓孩子享受長大的喜悅和對學校的向往;

2、帶孩子逛逛小學校園,看看銜接類的繪本,聊聊上學路線、學校生活以及自己上學時的趣事;

3、和孩子聊聊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會有什麽不同;

4、銜接好小學家長的身份,對于幼小銜接這件事,不用用力過猛,父母調整好心態,做好自己能做的。

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不那麽陌生,更期待更有信心。

准備2:物質准備

父母除了提前給孩子選好學校,了解學校的一些習慣,和孩子一起准備上學需要的文具,一定要讓孩子一起參與,並告訴孩子這些文具的使用方法,不要父母准備了,孩子卻一無所知。

孩子上學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1、書包,考慮負重性和舒適性,不用太花裏胡哨的;

2、文具盒或筆袋:選容量大方便拿取的簡單樣式即可,花裏胡哨的多功能文具盒盡量避免,不然孩子上課光玩文具盒去了;

3、鉛筆或削筆刀:選擇質量過關的鉛筆,不要一削就斷,一般學校會要求准備好5、6根削好的鉛筆,根據孩子的消耗情況准備,卷筆刀這些看老師是否允許帶到學校去,但家裏肯定是要准備的。

4、橡皮、尺子、作業本等,這些都可以根據老師要求准備,本子有些學校也會提供,所以不用准備太多。

5、包書皮:可以選擇塑料的,也可以選擇紙質的,和孩子一起手動包書皮,這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過程。‘’

6、水杯、餐具、校服、證件照等

記住孩子才是上學的主角,這些事情記得讓孩子參與進來,選用物品的原則尊重“樸素、實用、方便”的原則。讓孩子參與到准備過程中來,孩子會更加重視到來的學生生涯,自己動手包的書皮會更加珍惜。同時在購物的同時,也是孩子培養審美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好時機。

准備3:生活能力准備

經常會看到家長吐槽,孩子上一年級,我讓老師幫忙餵飯我錯了嗎?或者我讓老師陪孩子上廁所我錯了嗎?我讓老師拍照片來看,老師消息都不回。

小學老師也很無奈,我是老師負責教孩子學習,不負責照顧孩子吃喝拉撒。

幼兒園班級一個班級一般會有3個老師,班主任、副班和生活老師3名,班主任和副班老師負責孩子遊戲、活動、教學和家園共育等,生活老師負責孩子吃飯、喝水、上廁所等,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是全方位的照顧。

小學老師一般就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班主任老師除了教課,還會處理班級大小事務,重點是教書育人和引導孩子成長。

所以在孩子上小學前,掌握必要的生活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1、可以自己整理書包,保管自己的物品,自己上廁所喝水等;

2、一定的勞動能力,比如擦桌子、拖地和整理物品等;

3、良好的交際能力,和同學正常交流,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跟老師溝通的表達能力。

准備4:好習慣的銜接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就是習慣的銜接,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小學後再養成不遲,或者這個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

但習慣養成需要時間,而且孩子越小越好養成。

好習慣1:作息時間調整

小學的作息和幼兒園會有差異,現在小學的入學時間基本在7:30-7:50之間,8點開始上課,而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應該在10小時以上,根據時間推算,孩子需要在到校時間以前吃完早餐,晚上基本9點就需要入睡,我們需要根據孩子上學的時間做好時間調整。在飲食方面也需要調整,幼兒園是三餐兩點,但小學就是正常的三餐,基本沒有加餐時間。另外就是午休問題,幼兒園會午休,但小學卻不一定。

好習慣2:學習習慣

和學習相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細心檢查的好習慣,檢查每天上學的書籍、文具是否准備齊全,上課認真聽課的習慣,課後認真對待作業,預習的習慣,閱讀習慣,好的坐姿習慣,專注力的培養,不拖拉的習慣,這些習慣我們提前總結,經常提醒孩子。

幼小銜接不是銜接知識,而是習慣,知識老師會教,也教的比我們好,但習慣靠老師卻很難養成,老師一個人對著班上幾十個學生,不可能個個都十分關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天天盯著孩子成績,不如盯孩子習慣,當孩子找到學習的內驅力,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怕學不好嗎?

0 阅读:1

棠媽育兒成長

簡介:中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