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曾談太空之旅的辛酸,落地後身體弱得連路都走不了

榮軒談曆史 2024-05-01 07:32:38

“在地面的時候,祖國是家,太空是夢,在太空的時候,天宮是家,祖國是夢。”這是我國首位進駐空間站,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對自己兩次航天之旅的真實感受。

在外人看來,王亞平作爲航天員有著無限風光是萬人簇擁的中心,但只有她自己知道爲了實現星辰大海的夢想,爲了實現手可摘星辰的夢想,要付出多少辛酸苦累。

從小山村飛出大氣層

王亞平出生于1980年1月,是80後中最早的那一批,作爲一個山東姑娘,她的身材並不算特別高大,可她的眼神裏卻總是充滿了堅毅與果敢,這可能和她從小就參與勞動有很大關系。

王亞平的家鄉是小有名氣的櫻桃産地,所以在她小時候經常會在課余時間幫父母幹農活,除了主頁摘櫻桃以外,還需要種些黃豆來補貼家用,王亞平的父母有這樣孝順和懂事的女兒,讓十裏八鄉的父老鄉親都十分羨慕,誇她是家裏的貼心小棉襖。

有些人可能注定是要成才的,哪怕出生在小村莊裏也擋不住,1996年王亞平16歲,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紀,但她並不甘心只是正常的升學,然後找工作上班,結婚生子,她心裏有一個從來不曾言說的偉大夢想。

當時恰逢原濟南軍區空軍招飛辦來煙台招飛行學員,飛上天空是一個極具誘惑的選擇,王亞平十分難以拒絕,抱著試試看也不虧的想法,王亞平居然通過了全部考試,整個過程順利的讓她覺得像是在做夢。

王亞平第一次飛上天空的時候,就感受到了祖國的遼闊,天空的高遠,此時的她還沒有意識到,她的人生遠遠不止如此。每一個孩子小的時候都仰望過星空,而且都幻想過自己能夠近距離接觸這些璀璨,富有魅力的天體,就像詩中所寫的一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在農村這樣空氣質量比較好的地方,對于星空的感受會更爲清晰和直接,王亞平自然也會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童年種下一個星辰大海的夢想,但不同之處在于她一直沒有將夢放置在角落,從而被遺忘。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2009年,王亞平得到了一個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機會,這一年她通過了考核,這個考核十分苛刻,一些人甚至會出現健康問題乃至有生命危險,但她還是做到了,她成功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

毛主席曾經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對于王亞平來說,這句話不僅僅是比喻式的誇獎,而是一種寫實和白描,因爲她真的要憑借自己瘦小的身體撐起中國航天事業的半邊天了。

然而成功通過考核,加入航天員大隊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每年加入航天員大隊的優秀年輕人成百上千,可最終能夠坐上我們國家自己的飛船,飛向星空的只有寥寥數人,淘汰率遠高于99%。

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亞平從小就性格要強,這讓他的飛行員生涯充滿了光彩,可開飛機跟做飛船可完全不是一回事,飛機再怎麽顛簸,再怎麽七上八下,也還是在大氣層以內,可飛船卻完全處在一個絕大多數地球生物都難以存活的外太空。

這裏不僅沒有空氣,沒有重力,還處于近乎絕對的真空中,真空可以讓一個人瞬間爆炸,成爲血花,雖然有航天服的保護,但仍然會出現種種不適的症狀。

因此必須在上天以前就進行大量訓練,淘汰掉那些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的,留下身體素質最好,最有可能安全返回的候選人。女性飛向太空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我國航天事業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但絕不可以爲了讓女性上天而上天如果不符合資質,其他一切意義都免談。

王亞平必須和成組中的其他男性航天員進行同等要求的訓練。比如說八倍的重力加速度,這樣的重力加速度是通過機械臂高速旋轉實現的,可以看作是一個離心機。

人在裏面會像被巨大的石頭壓住胸口一樣難以正常呼吸,面部也會明顯變形,鼻涕眼淚都會被甩出來,但爲了安全考慮,裏面也有紅色按鈕,只要按下就能夠逐漸停止。

正常的成年男性航天員都有許多人受不了,可王亞平卻一次也沒有按過那個紅色按鈕,王亞平曾說過,在她心中這個按鈕根本就不存在,這是支撐她的一種信念和意志。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十年如一日的枯燥且常人難以忍受的訓練早已吧王亞平磨練成一個鐵人。現在等待他的只有上天,也只有上天才能夠回饋他所付出的一切。

2013年6月11日下午5:38,神舟十號飛船開始了中國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這次載人航天任務除了一貫有的太空實驗以外,還有一個特別任務,那就是王亞平的太空授課。

這個任務的安排十分有意義,雖然整個授課過程才40分鍾,但卻啓迪了相當多的小朋友,不僅讓他們對太空充滿向往,還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航天的進步和中國女性的力量,更讓全中國人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40分鍾時間,王亞平就做了五個小實驗,每一個實驗都讓我們這些一直生活在大氣層內的凡人瞠目結舌,讓小朋友歡呼雀躍。而這次授課也讓王亞平獲得了另一個稱號——中國首位太空教師。

王亞平對這個稱號非常喜歡,因爲這次授課反響十分熱烈,不僅有許多小朋友給她寫信,還有很多孩子從此把航天當成了自己的夢想,報考了相關專業,她現在的一些同事就是當初看了這堂課才決定入行的,這種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是什麽榮譽和利益都無法交換的。

爲了“講課”不惜健康

然而在光鮮亮麗背後,除了刻苦的訓練,還有對身體的損傷,看過航天員返回地球的直播就一定會對他們的憔悴狀態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航天員在“走”出返回他回到地面的時候大多都處于面部浮腫的狀態,根據高中物理知識,這是因爲在真空失重環境下,血液會大量流往頭部,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出現面部浮腫。

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變化,畢竟120斤的航天服可不是爲了保暖,是爲了盡量模擬地球上的氣壓狀態和重力狀態,但模擬終究只是模擬,還是和真實的地面環境不能相比。

基本的生物知識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由各個系統組成的,而系統是會不停進行新陳代謝的,除了神經細胞以外,其他所有組織與器官的細胞幾乎都在無休無止的進行著替換。

其中骨骼這種看似堅不可摧,比較“死板”的組織也是如此,每天骨骼中都會有舊的細胞死去,然後由新的細胞補充上,可是在太空環境中,這個過程卻被破壞了。

因爲負責形成新細胞的成骨細胞,是需要地球上特定的重力環境與壓力環境刺激才會工作的,雖然有少數細胞仍然不肯罷工,但總的來講,新細胞補充仍然是停止的。

可舊的細胞卻依舊在源源不斷的死亡,畢竟細胞凋亡不需要條件,破骨細胞也不太在乎工作環境,每天都在兢兢業業的清除“舊骨骼”,如此一來就出現了骨質流失。

最嚴重的時候骨質流失可以達到10.5%,不要覺得這很少,因爲百分之一二可能就會導致骨質疏松出現了10.5%的骨質流失,會讓骨骼非常脆,甚至整個運動系統出現癱瘓,這也是航天員出艙時要坐輪椅的原因。

王亞平在太空回來後就曾對人講述過自己的感受,她說當時感覺整個身體都癱軟了,雙腿無力,根本站不起來,需要人扶著,像是一個得了重病的病人。

而且王亞平這種感受並不是回到地面休息一晚就能解除的,而要過上很久,每天進行調理和修養才能恢複,至于骨質流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所以每一次的太空之旅我們國家也都不會安排太長時間。

而身體虛弱則是因爲有些任務要求他們航天員六七個小時都不能吃東西和喝水,同時太空中的許多任務需要他們克服相當大的阻力才能完成,長期處于高消耗,低補充的狀態,航天員回來的時候身體自然會覺得渾身癱軟無力。

但當她得知當年的課程有許多小朋友沒有看到直播,不得不反複看回放後,便決定再上天一次爲大家講課,哪怕會再讓骨骼老化十年。終于,八年後的2021年,她終于再次成功追夢,也圓了許多當年錯過直播的小朋友的夢。

這次授課是在中國空間站,空間站的名字叫做天宮,彰顯著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八年前的她第一次出艙就實現了伸手摘星的夢,而這一次,她是爲女兒摘星,爲無數懷著航天夢的小朋友摘星,她是摘星星的媽媽,也是摘星星的老師。

參考資料:

[1]溫永至 心有淩雲志,手可摘星辰——專訪完成神舟13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2022年8月

[2]王亞平講述出艙:“伸手摘星”的夢想實現了!(上) 軍事文摘2022-10-15

[3]王亞平講述出艙:“伸手摘星”的夢想實現了!(下) 軍事文摘2022-11-15

0 阅读: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