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更換頻繁,爲何閻錫山能割據山西38年屹立不倒呢?

文官探史 2024-01-22 17:11:36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由于革命不徹底,導致軍閥割據、混戰,形勢混亂。

在這背景下,各地湧現出衆多新舊軍閥勢力。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系瓦解,直系、奉系、晚系等崛起,各地還有桂系、滇系、粵系和晉系。

中國陷入極度混亂,各路軍閥爭霸,攪動了民國政治和軍事格局,民不聊生。

然而在這亂局中,有一個軍閥卻如同不倒翁般屹立不搖,割據山西長達38年,直至新中國成立,他就是閻錫山。

即便在蔣介石鼎盛時期,閻錫山也未被完全掌控,他之所以在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屹立不倒,主要得益于他在各方勢力中的巧妙斡旋能力以及山西地理上的優勢。

閻錫山的崛起與大多數軍閥類似,都依賴于清末編練新軍的機會。

由于與父親從事金融事業的失敗,閻錫山加入了甘軍,成爲山西武備學堂培養的基層軍官。

表現優異使他赴日本留學,這段經曆成爲他人生的轉折點。

盡管日本山西巡撫曾勸閻錫山等人不要接觸革命黨,他們在日本成爲同盟會成員。

回到山西後,閻錫山迅速受到重用,與結拜兄弟黃國良成爲山西新軍的領導。

雖然山西新軍規模較小,但閻錫山的地位不低,同盟會已經深入滲透到山西新軍。

機會終于在武昌起義爆發時降臨,各地新軍紛紛宣布獨立。

山西巡撫陸鍾琪爲防止山西新軍叛變,下令讓其南下平叛。

閻錫山等人趁機在太原宣布起義,與太原城內新軍聯手攻破陸鍾琪,將閻錫山推舉爲山西都督。

他開始了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

在軍閥爭霸時,山西新軍因規模較小成爲旁觀者,但閻錫山巧妙依附強勢的段祺瑞。

段祺瑞重新任命閻錫山爲山西都督,使他名正言順。

在得到段祺瑞支持後,閻錫山開始發展壯大山西,兵力從一個旅增加到兩個師,軍官數量也相應增加。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巧妙地與奉系的張作霖展開合作將勢力擴展到綏遠,形成晉綏軍。

盡管在張作霖面前仍是小弟,但閻錫山的眼光獨到,認爲張作霖不是革命軍的對手,因此轉向支持革命軍。

閻錫山通過政治智慧巧妙斡旋,隨著革命軍的北伐,張作霖節節敗退。

然而,隨著張作霖的結束,閻錫山的處境也變得危險。

蔣介石失去對閻錫山的牽制後,准備對他動手。

閻錫山聰明機智,聯系上新貴系的李宗仁。

在中原大戰中,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表示歸附北洋,標志著北洋時代的終結。

從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這段時間成爲山西發展的黃金時代。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一系列改革,對于這個長期貧弱的地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隨著內戰爆發,蔣介石對山西進行嚴厲打壓,導致閻錫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隨著蔣介石的失敗,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也走到盡頭。

閻錫山的晉系軍閥雖然實力不強,但是是唯一一個從辛亥革命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的軍閥。

他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山西地理的適宜割據外,還歸功于他本人的狡猾策略

2 阅读:674
评论列表
  • 2024-01-23 00:27

    我覺得閻老西挺牛的

    用戶11xxx16 回覆:
    閻老西不像軍閥,更像一個穿著軍裝,拿著算盤的奸商[得瑟]
    胡圖 回覆: 用戶11xxx16
    保境安民造福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