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全球博弈中,中國企業既要贏得更多,也要活得更久

科技也有趨勢 2024-05-10 07:40:35

智谷趨勢(ID:zgtrend) | 斯絲

一個星期時間,

神舟18號升空,神舟17號返回,嫦娥6號啓程前往38.4萬公裏之外的月球……

這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放在十年前,或放在隨便一個大國身上,都足以令人歡呼雀躍。

但幾位中國網友的留言卻是:那一刻,我居然一點都不緊張。

平靜,是因爲習慣了成功,是對中國航天強大的自信。

事實上,中國狂飙式的發展,已經讓國民養成了很多類似的習慣。

有一些我們一下就能感受到,比如基建狂魔,千丈險峰、百裏海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還有一些就不太容易感受的到,比如,從2006年開始中國很多頭部企業都會發布ESG報告——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意思是除了創造商業價值,也要創造社會價值。

看看這些企業的名字,騰訊、阿裏巴巴、中國石油、TCL……即使普通人不了解ESG,也會意識到,它一定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

通俗一點說,ESG一定程度上就是以企業爲先鋒,最終體現爲國家層面爭奪未來生存權與發展主導權的“國戰”。

那麽,中國企業做得到底怎麽樣?

01技術創新與ESG,“兩只手都要硬”

ESG,究竟是怎樣的一項事業?

站在經濟學或者企業發展史的角度,它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商業邏輯。

比如過去問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麽?最常見的回答是賺取利潤,也就是追求企業的商業價值,但當下最時髦的回答則是:社會價值創新。

企業依然在追求商業價值,只不過這個商業價值更多以社會價值爲導向。

有那麽一個階段,企業既是經濟貢獻者,同時也是社會環境的破壞者。

比如簡單回憶就能想到的廣西龍江镉汙染事件、福建紫金礦業垮壩事件、遼甯大連港原油泄漏事件……

其中的涉事企業都是行業翹楚,但一兩次有意或無心之失就給地方、人心留下了幾十年都難以撫平的創痛。

ESG,還有之前CSR(企業社會責任),就是爲了打破這種困局,追求“人與自然,商業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所以,ESG絕不是隨便一家企業只要願意就能做的,迄今,真正把這件事做出名堂的企業往往具備兩個客觀前提:

一是強大産品力,二是強大的商業支撐。

再然後,才是爲他人創造價值的意願和行動,這裏的“他人”既包括自己産品的消費者、産業鏈上下遊企業及其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也包括利益不相關者。

從強調商業價值,到突出社會價值,這種理念的進化,常常是由一些大企業引領的。比如微軟,早期追求“讓每張辦公桌都擺上電腦”,現在則是“予力全球每一個人,每一組織,成就不凡”。

中國企業也是如此,比如阿裏巴巴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轉變的原因不難理解,一生筚路藍縷的企業,只有站在山頂,才有機會放眼天下,把社會發展真正納入企業使命,才有能力要去兼顧更多的社會痛點。

今天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更加凸顯了技術創新能力與ESG能力兩手都要硬的緊迫性。

一方面,技術圍堵正變得越來越頻繁,這是産業大棒;另一方面,綠色壁壘拔地而起,ESG也的確在被泛化,比如歐盟電池和廢舊電池管理新規,這屬于道德大棒。

大棒飛舞的時代,決定一家企業能走多快、多好、多遠的關鍵因素就是技術硬實力與ESG實踐,兩手都要硬。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一部分企業早早就行動了起來。

02“放血”與“造血”兩難之辯

自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首次明確ESG投資後,ESG被引入中國也接近二十年了。

中國企業的ESG治理實踐,呈現出兩邊分化——

一邊是犧牲成本的“放血”式實踐,多出現在ESG治理早期。由于企業盈利無法涵蓋合規成本,高投入低回報,以至于許多過去活得很滋潤的企業都難以爲繼。也因此,一些企業在ESG治理方面開始踟蹰不前。

但ESG注定是大勢所趨。

國際上,即便經濟下行,歐盟理事會依然緊鑼密鼓批准《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對供應鏈上企業的管控和強制性信息要求披露,效力波及在歐盟有商貿活動的第三國企業。

國內政策也是日益嚴格。今年2月,證監會統一部署下,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別就《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公開征求意見,強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上市公司應在2026年4月30日前發布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這些新政都在烘托著一個ESG強監管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需要能將ESG轉化爲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需要企業能以綠色“造血”,而不是不計後果的“放血”。

幸運的是,中國走在前面的制造企業已經磨煉出了一套“綠色回血、造血機制”。

4月30日,TCL科技正式發布《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ESG報告),向人們呈現了一條中國科技制造企業投身ESG治理的清晰路徑。

TCL的經驗顯示,成爲“世界綠色工廠”的關鍵是,綠色低碳實踐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與企業主營業務的融合,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之間是否能夠在相互羁絆的過程中形成正反饋。

以TCL華星自主研發的HVA液晶面板爲例,作爲新一代液晶顯示技術,通過全新的微觀結構設計和制造工藝,帶來顯示屏基礎結構上的簡化和顯示性能的提升。相對傳統技術,其穿透率提升了約15%-20%,在畫質品質不變的情況下,穿透率越高意味著需要的背光度越低,對應耗費的電也越少,成本下降也越多。

不止如此,TCL華星的HVA面板還實現了高色域下的低藍光護眼,爲視覺健康與觀看效果找到了平衡方案,屏幕刷新率達到360Hz或480Hz,緩解傳統120Hz、144Hz刷新率下導致的眼睛快速疲勞。

對于企業來說,單純做環保,不可避免會産生成本,TCL華星則紮紮實實地將節能降碳融合到技術、産品創新,構建起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TCL提供了一個從産品力、商業力,向ESG治理平滑過渡的樣本,也爲中國這座“世界工廠”在未來轉型升級中如何面對更複雜的國際競爭提供了路徑。

尤其對困于綠色壁壘的中國企業而言,當下中國征收的碳稅不足歐盟標准的四分之一,一旦歐盟碳關稅開始強制實施,以“綠色低碳實踐激發商業動能”爲代表的“綠色造血”機制才是中國企業最有力的破局之道。

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也認爲:通過創造社會價值來創建經濟價值的機會,將會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最有力動力。

換句話說,以綠色創造綠色將會是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03“綠色創造綠色”的自循環

需要特別點明的是,全球ESG治理迄今沒有統一的路徑,ESG更多是明確了一個大方向,即企業實現商業價值及其社會擔當在未來極有可能就是同一件事情。

因此,在衆多實現ESG治理的經驗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社會價值創新需要找到産品、産業與社會需求密切結合的發力點。

在這方面,“新三樣”——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具有先天優勢,生下來就自帶綠色低碳烙印,也因此被發達國家確定爲新一輪産業發展方向。

傳統型企業轉型難度就大多了。他們更需要刀刃向內的決心和敢于變革的硬實力,才能走過“放血”式的野蠻階段,來到“綠色創造綠色”的下一周期。

類似TCL這種一路從傳統制造發展到科技創新制造複合體,並且完整經曆了ESG治理模式在中國落地全周期的大型企業,無疑對很多企業都具有參考意義。

作爲中國制造業的代表,TCL的ESG路徑簡單說就是圍繞綠色産品、綠色生産和循環經濟三個方面,形成“布局綠色産業-打造綠色工廠-研發綠色産品-構建綠色産業鏈”這一層層深入的鏈條。

其中,2020年收購中環殺入光伏賽道,無疑是TCL深入布局綠色産業的裏程碑。

TCL中環內蒙古産業園

2023年TCL中環單晶與硅片産能達到180GW,其自持的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電站中實現累計發電10.7億度。並且,TCL中環ESG在CSA標普全球得分中,輕松拿下50分,一躍站上了行業領先水平。

也並不意外,光TCL中環的下屬工廠中就有11家取得環境管理體系認證,8個綠色工廠涵蓋2個國家級認證,7家工廠獲得無廢工廠的認證。

畢竟,從綠色産業中生長起來的綠色工廠,天然存在基因優勢。

收購中環在TCL的ESG實踐中當然是濃墨重彩的一部分,但它遠不是全部。

相比TCL中環的“天然綠”,傳統制造型企業的綠色轉型比天然綠難度可大多了。

TCL華星武漢制造基地是TCL科技旗下的綠色樣板工廠,擁有t3、t4兩個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TCL華星武漢制造基地在水回收量上實現年設計回收3800萬m³,70%以上的綜合回收率讓它“三年可以再造一個武漢東湖”。

TCL華星武漢制造基地純水回收系統

能源管理方面,借助對水、電、碳、氣等能源的智能化管理,t4工廠去年全年節電4800萬KWH,碳減排2.52萬噸,相當于4.6萬棵樹30年的碳吸收量,同時以92%的回收率實現廢棄物回收3.73萬噸......

TCL的社會價值創新初心更來自其産品。

TCL是國內第一個拿下電器産品(液晶電視機)碳標簽評價證書的企業。

以消費者最熟悉的TCL電視、空調、洗衣機等智能終端産品爲例,綠色低碳的要求貫穿于這些産品從設計、生産到使用、回收的全過程,比如TCL電視采用精細化背光控制系統DC和PWM混合調光抑制高亮閃爍,在提升畫質的同時節約能耗約40%。

當然,無論哪一款綠色産品的研發,都離不開産業鏈上下遊的通力協作。

TCL在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及新能源光伏三條産業鏈上,都不同程度地扮演了“鏈主”企業的角色。而ESG治理的核心之一,就是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構建綠色供應鏈。

一方面,TCL爲價值鏈上的企業提供包括技術開發、品質賦能、産業融資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務,讓畏懼ESG治理成本的企業同步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TCL與供應商簽訂《合作夥伴ESG的行爲准則》和《綠色供應鏈建設倡議》,將ESG理念從TCL個體發散至整條産業鏈,從而打造一個以TCL爲圓心的ESG生態圈。TCL旗下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格創東智公司研發的能源雙碳數字化産品,已助力12個行業的50余家工廠實現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管理,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5萬噸。

如何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契合?TCL從産品、生産和産業生態的不同維度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從布局綠色産業、搭建綠色工廠,到研發綠色産品,構建綠色供應鏈。如今,TCL已經構建起了屬于TCL“綠色制造綠色”的自循環大模樣。

這是屬于中國制造的ESG時代,外人無法想象。就像本世紀初,中國重回世界體系,必須從一磚一瓦學會如何與全球化接軌。今天,以TCL爲代表的中國制造企業,仿佛在重複過去的步驟,從源頭開始,投身于搭建中國制造ESG版圖這場偉大的建設中。

那麽,爲什麽說TCL能夠爲大多數中國制造業提供ESG實踐樣本?

因爲,所有的筚路藍縷最終都會轉化爲自成一格。

04結語

美國作家傑裏米·裏夫金曾斷言,碳泡沫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經濟泡沫,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潰,可能發生在2023年到2030年之間。

無需去質疑這個結論,我們只需要密切關注當下以及不遠的將來,所有可能改變我們生産、生活方式的那些重要變化。

現在,曾經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必須跨過這一泡沫,國家與企業才有資格進入新的遊戲。

對中國而言,打開新遊戲的密鑰之一,就是以TCL爲代表的中國科技制造業的ESG實踐。

在這場盛大的變革中,中國制造業正在抓住能夠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將其內化爲核心競爭力,讓中國在未來以“綠色、和諧、可持續”爲主題的國際較量中有更大的話語權。

然而,除了商業價值、綠色轉型,ESG的另一個目標是“平等”與“和諧共享”。

近期,TCL公益基金會就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預計要在未來五年內投資9000萬元,面向全國的希望學校,捐建光伏低碳校園,除了會捐建屋頂光伏發電系統,還有未來25年的發電收益,再配套TCL自主研發的光伏低碳校園實時數據監測平台,在青春朝陽的土壤中,種下ESG的種子。

同時,TCL公益基金會還將擇校捐建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定期開展低碳環保理念宣講和青少年科技教育,進一步打造綠色可持續的助學新模式。

可以說,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才算完成了ESG治理的閉環。而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必定會有更多這樣的企業,圍繞自身的“生態舒適圈”,用領先科技實現全社會的和合共生。

0 阅读:2

科技也有趨勢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