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援黃百韬兵團,邱清泉盡力了嗎?

蕭武彈史 2024-04-01 09:20:06

增援黃百韬兵團這個活兒,邱清泉表示,這個我熟啊!

豫東戰役的時候,本來被包圍的是區壽年,黃百韬和邱清泉都是去解圍的。

邱清泉一開始的時候磨洋工,不出全力,黃百韬一頓猛打猛沖,就突進去了。

但黃百韬突進去之後,自己也已經是殘血了,所以被粟裕調整戰線,一起包圍了。

關鍵時刻,常公下了死命令,要求邱清泉務必全力增援。

邱清泉看常公動怒了,才派一部分兵力側翼迂回華野的阻擊陣地。

這時候粟裕已經無兵可用,用來阻擊的是已經被打殘退下來休整的中野十一縱。

十一縱本身已經是殘血,沒有頂住當時國軍裝備最好的第五軍,就被突過去了。

這之後粟裕看到戰線已經被撕開,最後選擇了主動撤退,豫東戰役結束。

所以說,看邱清泉到底盡力了沒有,其實就是看到底有沒有想辦法。

如果只是在正面每天打槍打炮,常規性進攻,這就屬于磨洋工。

如果他出奇兵從側翼迂回,這就是真的想增援解圍了。

豫東戰役結束後,常公給黃百韬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表彰他增援積極。

邱清泉認爲自己出了大力,卻什麽都沒撈著,所以很惱火,記恨黃百韬。

這就是爲什麽黃百韬在被包圍之後會說,自己是拿青天白日勳章的,別人是升官發財的。

所以,黃百韬求李彌等一等他,不要這麽快往徐州撤退。

就是因爲他知道邱清泉是指望不上的。

到淮海戰役的時候,黃百韬又被包圍,劉峙下令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向東攻擊,救援黃百韬。

一開始的時候,邱清泉顯然是沒有盡力的,基本是是磨洋工的姿態。

按照時任96師師長鄧軍林和45師師長郭吉謙的回憶,最初並沒有盡力,因爲兵團核心主力第五軍沒有出動。

第一階段的增援主力是70軍和72軍,戰鬥力都不算太強。

兩個軍每天抽調幾個營在一線攻擊,進展不大。

到第二階段之後,常公要求邱清泉馬上全力解圍,這之後情況就變了,開始盡力了。

最明顯的標志就是,派了重建的74軍從潘塘鎮迂回,企圖從側翼突破解放軍的阻擊線。

不過陰差陽錯的是,這時候華野也想從側翼迂回,切斷邱李兩兵團和徐州的聯系。

結果是兩個迂回的部隊夜間在潘塘鎮打了一場遭遇戰,雙方都以爲遭了埋伏。

74軍雖然是重建後的部隊,發的武器裝備也很差,但戰鬥力倒是不賴。

遭遇戰打響之後,74軍很快就穩住陣腳,建立陣地,開始一板一眼的打起來了。

同時向兵團部求救,要求邱清泉盡快派援兵來。

到天明之後,華野以爲自己的戰略意圖已經暴露,于是主動後撤。

華野部隊後撤的時候,邱清泉馬上派鄧軍林跟蹤追擊,這就是所謂的徐東大捷。

這之後進入第三階段,邱清泉就再也不去迂回了,就是從正面穩紮穩打。

不僅上報了一個徐東大捷,在南京大肆宣傳,而且也對常公可以交代了。

不是我不盡力,是實在打不動啊,你看我迂回人家,都差點把自己搭進去了。

粟裕在被批評之後,也調整部署,不再貪大求多,一邊阻擊,一邊全力殲滅黃百韬兵團。

邱清泉確實也增加了進攻的兵力,但再不去迂回了,就不是真心想解圍了。

至于李彌兵團,總共兩個軍,還要留一個守徐州,只有一個軍進攻,指望不上。

孫元良兵團趕到之後,李彌兵團留守的軍也調過去進攻,但也于事無補。

不過黃百韬倒是一直對李彌兵團寄予希望,覺得李彌比邱清泉靠譜一些。

實際上,邱清泉磨洋工,李彌比邱清泉還會磨洋工,都沒有全力增援。

說到底,這個時期的國軍野戰能力已經嚴重退化,如果沒有工事,沒能力和解放軍野戰。

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雖然沒把黃百韬救出來,但好歹沒被華野隔斷和徐州的聯系,還能全身而退,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1 阅读:99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