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刑場之上,一革命者掙紮著喊出暗號:“家裏有狗,快回家”

枯坐酒前 2024-05-14 22:06:43

1947年,慶陽的街頭戒備森嚴,人們在緊張與恐懼中窺視著即將發生的刑場行刑。

三輛汽車緩緩駛過,中間的囚車內,幾名面色堅毅的革命者被押赴刑場,他們的眼神堅定,如同即將赴宴的勇士。

這些革命者被國民黨抓捕,面臨著極刑,囚車停在刑場,群衆悄無聲息地跟隨,他們的眼中滿是悲憤和不舍,但也透露出一絲希望。

在刑場上,革命者陳斌站得筆直,突然,他大聲疾呼:“家裏有狗,快些回家!”

密碼的呼喚

1947年春,中國的西北地區,甘肅省慶陽市街頭戒備森嚴,尤其是這個陽光明媚的四月午後。慶陽曾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重要根據地,但隨著國民黨的逐漸進逼,這個小城的命運也發生了劇烈的轉變。

自二戰結束後,中國內戰再度爆發,國民黨與共産黨爲爭奪控制權展開激烈鬥爭。1947年3月,胡宗南將軍領導的國民黨部隊發起了一系列攻勢,旨在從共産黨手中奪取陝甘甯邊區。慶陽,作爲通往西北邊疆的戰略要地,自然成爲了國民黨進攻的重點。經過數日激戰,國民黨軍隊最終占領了慶陽城,並立即開始了對共産黨成員的搜捕。

在這個動蕩的背景下,我黨的地下組織仍然在努力維持著抵抗。

陳斌是慶陽縣的一名共産黨工作人員,此時已化名混入了城中的普通市民中,盡力避免國民黨的耳目。在日常生活中,他表現得像一個普通的農民,但實際上,他負責收集情報,爲黨的地下活動提供支持。

在被捕前不久,陳斌剛從城外的一個秘密會面點返回,他在那裏與其他幾名黨員交換了情報和指示。這些信息對于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包括國民黨在地區內的兵力部署和即將實施的清剿計劃。雖然風險極高,但這是他們維持抵抗活動的唯一方式。

然而,不幸的是,在返回慶陽的途中,陳斌被國民黨的巡邏隊抓獲。盡管他設法銷毀了大部分攜帶的情報,一些未及銷毀的文件還是落入了敵人手中。國民黨很快確認了他的身份,並且立即將他關押起來,准備在幾日後公開處決,以此威懾其他共産黨同志。

在監獄中,陳斌並未放棄希望。他知道,盡管自己處境凶險,黨內的同志們一定會設法營救。同時,他也清楚地意識到,一旦自己被處決,不僅是個人的損失,更是黨在慶陽地區力量的巨大削弱。

事實上,陳斌的同志們確實在策劃救援行動。李葉,一個與陳斌共事多年的女共産黨員,得知了陳斌的困境後,立刻開始組織營救計劃。李葉不僅是黨的忠實成員,還是一名訓練有素的戰士,她在黨內負責組織婦女工作,同時也是地下武裝鬥爭的關鍵人物。

救援行動需要精密的計劃和嚴密的協調。李葉與其他幾名黨員一起,詳細討論了各種逃脫路線、可能的遇險情況及應對策略。她們知道國民黨將會在刑場周圍布置重兵,因此選擇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營救時間——在公開行刑的當天。

行動的一大難點在于如何接近刑場並實施營救。爲此,李葉和她的隊伍決定混入前來觀看行刑的群衆中。他們換上了普通百姓的服裝,准備在最關鍵的時刻發動營救。此外,李葉還密切注意著刑場的守衛情況,力求找到任何可能的破綻。

刑場上的暗號

隨著行刑的日子迫近,慶陽市的氣氛更加緊張。

刑場設在市中心的一個開闊地帶,行刑當天,國民黨已經在此地布下重兵,警戒森嚴。刑場周圍劃出了嚴密的警戒線,數十名士兵手持武器,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的民衆。民衆被要求在劃定的區域外等待,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出于好奇或想向即將就義的革命者表達最後的哀悼。

李葉和她的小組成員提前混入了前來觀看行刑的群衆中,盡量裝作平常的市民。他們分散站立,時刻注意著周圍的情況。李葉站在人群的邊緣,目光銳利地觀察著刑場的布局和士兵的動向。此刻,刑場上已經搭建好了幾個高高的木架,士兵們正在檢查綁縛的繩索。

中午時分,一隊國民黨士兵押送著陳斌和其他幾名革命者走向刑場。這些革命者的步伐堅定,盡管身處絕境,但他們的表情平靜,毫無畏懼。陳斌被綁在最中央的木架上,他的目光在人群中迅速掃視,尋找著可能的救援迹象。

就在行刑官開始宣讀死刑判決書的時候,市場的另一邊突然傳來了一陣騷動。幾名年輕人假裝爭吵,企圖分散士兵的注意力。國民黨的士兵立刻對這突如其來的騷動做出反應,幾個士兵跑向騷動的源頭,企圖控制局面。

利用這一混亂的機會,李葉迅速從腰間拔出藏匿的小型手槍,對准離自己最近的兩名士兵。在一瞬間,兩聲槍響劃破了緊張的空氣,兩名士兵倒地。這一行動成爲了信號,其他幾名組織成員也開始行動,向刑場上的士兵開火。

然而,國民黨的反應迅速而凶猛。他們迅速調集了更多的兵力,向李葉和她的隊伍反擊。在接下來的幾分鍾內,刑場變成了一片戰場。子彈橫飛,尖叫聲和槍聲交織在一起,氣氛達到了緊張的頂點。

在混戰中,陳斌趁亂大聲呼喊:“家裏有狗,快回家!”這是事先約定的暗號,意在告訴同志們行動失敗,需要撤退。他的聲音足夠大,足以讓李葉和其他同志聽見。盡管李葉極不願意放棄,但她意識到局勢對他們極爲不利,繼續戰鬥只會造成更多無謂的犧牲。

回聲中的誓言

在陳斌的再次呼喊中,李葉做出了撤退的決定。她向同志們發出信號,開始有序撤離。盡管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悲憤,他們還是在掩護下,一個接一個地撤離了刑場。

刑場上,隨著革命者們的撤退,國民黨士兵重新控制了局勢。在一陣混亂後,刑場恢複了秩序。行刑官命令士兵加強警戒,確保不會再有任何意外發生。

此時的刑場周圍被更多的國民黨兵力圍困,重兵把守,確保不再發生任何幹擾。

行刑的鍾聲隆隆作響,時間一分一秒地逼近中午。太陽高懸,陽光直射在刑場上,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卻無法驅散籠罩在衆人心頭的陰霾。行刑官舉起手中的文件,再次宣讀死刑判決,聲音冷漠而堅定,回蕩在每個角落。

隨著最後的判決宣讀完畢,行刑官向士兵示意。一個士兵走上前,手持已上膛的步槍,站在陳斌的面前。其他幾名士兵也各自就位,步槍對准了剩余的革命者。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靜止,只剩下士兵沉重的呼吸聲和遠處偶爾傳來的鳥鳴。

槍聲響起,刺耳且突兀,幾乎在同一時刻,陳斌和他的同志們倒在了血泊中。群衆在警戒線外的沉默中突然爆發出一陣低沉的呼聲,哀悼和憤怒交織在一起。刑場的土地被鮮血染紅,士兵們迅速清理現場,避免任何進一步的騷動。

隨著刑場的血腥場景逐漸平息,李葉和她的小組在遠處的掩體中目睹了這一切。他們的臉上沒有淚水,只有堅定和決絕。盡管營救失敗,但他們的鬥志並未因此消減。李葉低聲向同伴們發出命令,撤離此地,重新集結,爲接下來的抗爭做准備。

撤退的路上,李葉和她的隊伍沿著小巷快速移動,避開國民黨的巡邏隊。他們穿過熟悉的慶陽街道,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回憶和犧牲的痕迹。他們沒有停下腳步,因爲每一刻的延誤都可能成爲新的危機。

安全地回到他們的臨時據點後,李葉立即召集剩余的成員進行緊急會議。他們討論了今天的失敗,分析了失誤和敵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規劃未來的行動,如何調整策略,如何更有效地打擊敵人,並確保他們的安全。

會議結束時,夜幕已經降臨。李葉站在窗邊,望著夜色中的慶陽市,她的心中充滿了對陳斌和其他烈士的思念,同時也在默默地預言著未來的戰鬥。在這片被暴政和戰爭撕裂的土地上,每一個犧牲的生命都是對自由和正義的呼喚。

在國民黨與共産黨的殘酷鬥爭中,革命者陳斌及其同志們成爲了抵抗的象征。他們在國民黨的鐵蹄下,不屈不撓,即使在被押往刑場的那一刻,依舊昂首挺胸,以革命者的姿態,迎接最後的時刻。

雖然營救失敗,但每一次的抵抗都是種子,未來將在這些種子中孕育出新的希望。李葉和她的同志們,雖然心中有著深深的痛楚,卻更有不屈的決心,爲的是有朝一日能看到慶陽,看到整個中國,重獲自由之光。這一夜,他們沒有太多的話語,卻有無盡的誓言,在心中默默地堅持著,直到黎明的到來。

參考資料:

《慶陽縣文史資料》

紀實散文《天祭》,中共黨史出版社

1 阅读: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