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秦革周命的深徹變法VS貴族政治的微調細補

舊時堂前 2024-04-16 20:22:15

商鞅變法是中國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變法,從古至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持正面評價的人認爲商鞅變法是一次深徹變法,甚至有的小說和電視劇直接將商鞅塑造爲千古法聖的形象,持反對觀點的人覺得商鞅變法是秦法暴虐的開端,愚民的工具。

那麽商鞅變法究竟是不是一次推翻貴族政治的深徹變法呢?當然不是,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不流血變法本質上是改良而非革命,那麽變法要順利的推進必然只能用新的利益集團取代舊的利益集團以達到目標,而且商鞅自己就是衛國貴族出身,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在不誅殺秦帝國世家大族的情況下,商鞅變法做的就是通過改革重新分配上層貴族的利益分配方式,由以前躺平就能當官變成需要考核KPI的方式。

秦帝國的政治制度來源于周朝的爵位制度,由王,諸侯,卿,士大夫,平民五個等級發展而來,到商鞅變法前,秦帝國的爵位大概分爲六個等級,

卿一級:庶長,

大夫一級:五大夫,大夫,

士一級:上造,公士,平民小夫。

每一級爵位對應一個級別的財富土地。商鞅變法之後,秦帝國爵位變爲二十級軍功爵制度

卿: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車庶長、大庶長、倫侯、列侯

大夫: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

士:公士、上造、簪袅、不更

卿的爵位由1個增加到11個,大夫由2個增加到5個,士由2個增加到4個,聰明的朋友馬上就看出問題來了,高級貴族卿一級增加的爵位最多,越往下分得利益越少,實際上商鞅變法是爲原來世卿世祿的高級貴族制定了一份不算太難的激勵機制。

那麽有人會問,秦帝國的老百姓不是可以斬首建功嘛,一個人頭可以獲得一個爵位,這個當然沒錯,可問題是商鞅爲平民階層制定了難度不小的爵位上升機制,不是隨便斬首就可以獲得爵位的,必須是對方“甲首”,這個難度就不是一般的高了,而且平民階層最多只能獲得士階層的爵位,再往上就只會賜錢賜物,想要獲得更高的爵位,對不起上面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能上面有空余的位置了再說。而貴族獲得爵位並不靠斬首建功,而是依靠團體也就是“盈”,而貴族計算首級的數量可不需要判斷是不是“甲首”,只要貴族所在軍隊團體如果斬首數足夠,貴族自動跟著升遷獎勵,獲得高爵位的機會可比平民容易多了。

商鞅變法還同時規定了非常多嚴苛複雜的懲罰機制,一方面可以爵位分發過多造成不夠分的情況,士民階層好不容易獲得爵位因爲一次錯誤可以由正變負,變成“隸臣妾”,“鬼薪白粲”,“城旦春”等刑徒,成爲國家奴隸。刑不上大夫,受罰的幾率大的恐怕還是底層的士民階層,這樣就使得士民階層永遠在底層掙紮掙命,如果你躺平了就自動淪爲國家的刑徒。另外一方面通過懲罰機制,國家可以根據需要積極推動著士民階層刑徒化,以滿足君主和貴族的貪欲,國家每年需要奴隸,就可以想辦法通過懲罰的形式讓多少士民階層變成奴隸就好了。

那麽君主和貴族們爲什麽要積極推動刑徒化呢,這就要說到秦國最基礎的經濟制度——刑徒經濟,戰國時期雖然鐵器開始出現,但由于深耕技術還不成熟,靠征收自耕農的農業稅無法滿足戰國時期頻繁征戰所需的物資,各國均保有大量的國有土地,這就需要有人給帝國的土地打理,通過國有土地的收益來支持爭霸和兼並戰爭,隨著戰國時期戰爭的頻繁和規模的增大,爲了滿足君主和貴族的貪欲,國有土地上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把更多的士民階層變成刑徒,而方式也就是依靠懲罰機制,將秦法制定的繁瑣又嚴苛,甚至需要專門的吏來學習才能了解秦法,普通的士民階層根本無法完全了解秦法,很容易會犯法,有錢的還可以交罰款抵罪,沒有錢的就只能賣身服務帝國了。

透過商鞅變法層層複雜的外表,我們了解到商鞅變法絕不是一場掀翻貴族政治的革命性變法,商鞅變法只是讓高級貴族們做官設置了一個低門檻的障礙,鼓勵他們從床上起來活動活動,雖然也給士民階層的升遷開了一個小口,但確設置了層層阻礙且規定了升遷的範圍,本質上帝國還是一個等級森嚴的貴族社會,貴族的兒子還是貴族,士民的兒子還是士民,奴隸的兒子還是奴隸。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秦帝國的軍人是一支虎狼之師,實際上他們都是活在痛苦深淵中的可憐人,可能隨時有可能淪爲一輩子都無法翻身的刑徒,而他們面對的六國軍隊和他們一樣的是活不下去的可憐人,這也許就注定了秦帝國會在他看似最輝煌的時候走向崩潰。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