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松花江—九一八事變爲何有一半東北軍倒戈投降日軍

舊時堂前 2024-05-09 12:37:00

複盤抗日戰爭,不能不談到九一八事變,那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國恥,一萬四千日軍用105天的時間橫掃十八萬東北軍。當年日本爲什麽能輕易就拿下了東北?搞清楚根本原因才能真正了解日本對華的深層布局。

一、日俄戰爭後日本開啓對東北全面滲透

東北盛産大豆,日本財團通過大量收購東北大豆,扶持東北大豆生産,培養了一批大豆種植的農場主,將東北經濟與日本深度綁定,當這些大豆生産商暴富以後,日本又主動送他們的孩子去日本留學,培養一大批親日派。

同時,日本看到“闖關東”的移民潮風起雲湧,日本一方面主動幫助移民偷渡,發展,另一方面,日本對這些移民進行洗腦宣傳,讓他們得出結論,東北地大物博,但長期被關內的中央政府抛棄,只有東北依靠日本獨立才能安定繁榮。在日本一番洗腦下,東北精英階層基本淪陷,底層民衆一盤散沙。

闖關東

二、蔣介石、張學良錯誤判斷形勢

九一八事變之前,蔣介石和張學良都認爲日本沒有能力發動對東北的侵略。

首先,他們認爲美俄兩大國不會坐視日本獨吞東北。其次,日本在東北的駐軍只有一萬四千人,而東北有十八萬東北軍,關內還有十五萬人隨時增援,日本的力量拿不下東北。

因此,蔣張二人在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候認爲是日本軍人的一次挑釁行動,爲的是逼中國先動手,給日本擴大戰爭提供借口。于是兩人達成了九一八事變當晚“不抵抗”的協議。

日軍進攻北大營

三、極具戰略眼光的石原莞爾

蔣張二人萬萬沒有料到日本關東軍中以石原莞爾爲首的少壯派會铤而走險。也沒有算到日本對東北的長期滲透已經非常成功。

石原莞爾認爲當時東北另一個棋手蘇聯深陷內部肅反運動無法自拔,沒有能力迅速幹預東北的能力,而美國國內經濟大蕭條,也沒有意願和能力在東北和日本大打出手,而日本在東北長期深耕,培養一大批親日派,完全有意願配合日軍行動。

日本應抓住目前千載難逢的機會吞並東北,使日本成爲橫跨海陸的巨型帝國,發展重工業,整軍備戰 耐心等待國際時局變化,做最後一個參戰的大國。

九一八元凶石原莞爾

四、九一八事變大批漢奸配合日軍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局勢竟然完全朝著石原莞爾的預測發展,日軍迅速拿下沈陽、安東、鳳凰城等鐵路樞紐,等待本土日軍增援。

但石原莞爾沒想到吉林東北軍竟然迅速倒戈,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有將近一半的關外東北軍當了皇協軍,幫助日軍掃蕩抗日武裝,日軍只需要等皇協軍和抗日武裝打的精疲力盡再出手即可。

更爲可怕的是,在日本的分化、賄賂下,各地親日派紛紛響應日軍,主動維持占領區的治安,確保了學照上、店照開、報紙照樣出、銀行照樣彙兌。

最終的結果日軍用105天,以一萬四千人就輕松拿下了整個東北。

大批僞軍配合日軍

回望九一八,我們不能僅僅用簡單的不抵抗來總結,要看清日本三十年如一日的對華滲透,我們要警惕日本利用漫畫、動畫、日劇對我們再複制一次九一八事變。

1 阅读: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