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鏖戰二十年,越南爲何還堅定親美反華,中國應警惕一點

舊時堂前 2024-05-13 12:31:54

越南親美的源頭其實在胡志明。

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發布了著名的《威爾遜宣言》,這個宣言裏特別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支持殖民地解放運動。在巴黎的胡志明敏銳的察覺到了美國與英法老牌殖民帝國之間的矛盾,只有瓦解殖民帝國,美國才能順勢崛起,而越南也才能借此機會獲得獨立。

胡志明與美軍顧問

人微言輕的胡志明從此形成聯美抗法的建國構想。

1940年法國戰敗,美國爲瓦解英法殖民帝國,多次宣布戰後支持法屬殖民地獨立,這使得戴高樂政權和美國關系緊張,胡志明察覺到美越在反法上存在共識,胡志明在二戰期間主動與美國戰略情報局聯系,依靠美國的支持在北越地區建立根據地和武裝。二戰後更是大肆向美國獻媚,期望美國能支持其建國大業。1946年,胡志明的求援電報,沒有發給莫斯科,而是送去了華盛頓。

胡志明求援華盛頓電報

二戰結束後,胡志明卻發現美國雖然希望肢解法屬殖民地,但卻不把胡志明領導的越盟視爲核心盟友,而是將中國視爲瓦解英法在亞洲殖民地的盟友。因此,美國保留了中國對北緯十六度以北法屬殖民地的受降權,1945年9月14日,盧漢率領十數萬中國軍隊進入法屬殖民地北部。

胡志明明白美國人靠不住,越南建國先要把中國軍隊趕出去,爲此,胡志明不惜暫時與法國和解,進而讓法軍擠走華軍。甚至胡志明刻意對莫斯科和延安長期保持距離,引發斯大林極大不滿。原因用越盟領導人的一句話說:

“我甯肯多聞五年法國人的屎,也不願余生天天吃中國人的屎。”

由于蔣介石缺乏地緣戰略考量,一心打內戰,所以在得到越盟和法國不支持中共的承諾後撤出了北越,法越矛盾再次成爲主要矛盾,爲獲得美國支持,胡志明一再向美國承諾給美國資本各種優惠政策,並開放金蘭灣租借給美軍。

但作爲老牌強國的法國也不是吃素的,他利用美蘇冷戰向美國打起蘇聯牌,要挾美國如果不支持法國重返越南,法國則在歐洲問題上支持蘇聯。

綜合考慮以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認爲法國對于美國全球爭霸的重要性大于越南,爲了歐洲安全只能犧牲越南。而朝鮮戰爭的爆發進一步引發美國對于越盟共産黨身份的擔憂,更加支持法國作爲反共先鋒守住越南。

胡志明走投無路之下才不得不重新拾起共産主義革命的旗幟,向中國請求援助,跟蘇聯大談中南半島共産主義解放的意義。

胡志明手書中越友誼

越南只是沒有敲開美國的門才選擇敲中國的門,我們長期的無私援助也沒有換來越南的信任和感激,趕走美國人後,越南迅速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蘇聯圍堵中國,而中國則借此機會和美國和解,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贏得了改革開放的戰略紅利。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91年蘇聯解體讓中國在美國的戰略棋局的價值大大縮水,美國出于遏制中國的目的逐漸開始把目光轉向越南,越南抓住機會迅速和美國和解,成爲美國在東南亞的准盟友。

美越合作,看起來不可思議,其實是越南人經曆曲折後的最終目標,美國戰略家喬治凱南反對美軍進入越南,他認爲:“穩定、強大的越南,無論對內行姓社姓資,對外都會首先與中國作對,美國介入反而延遲這一天的到來。

美國遏制之父喬治凱南

這再次提醒我們,我們對待其他國家不能一廂情願,要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要恩威並施,在合作的同時也要手握對方的命門,不然只會養出反噬自己的白眼狼。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