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鼠皮膚細胞造出體外受精卵

醫科號 2024-03-26 10:52:50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皮膚細胞生成體外受精卵。圖片來源: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

本報訊近日,科學家利用小鼠的皮膚細胞制造出體外受精卵。如果這項技術未來在臨床上可行,將有可能徹底改變體外受精,爲許多因疾病、衰老或癌症治療失去精子或卵子的不孕不育患者帶來希望。相關論文發表于《科學進展》。

1996年,世界上首只克隆哺乳動物多莉羊誕生,它是通過體細胞核移植的方式培育出來的。研究人員從母羊的乳腺細胞中提取了細胞核,並與受精卵融合,産生了攜帶母羊所有DNA的胚胎。

此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在實驗室中産生卵子和精子的方法,例如利用胚胎幹細胞産生精子和卵子。去年,日本研究人員用雄性小鼠的皮膚細胞制造了卵子,從而誕生了擁有兩個父親的幼鼠。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表示,在過去20年裏,其實驗室一直在爲缺乏健康精子或卵子的患者開發治療方法。如果使用捐贈的精子或卵子,會生下與自己基因無關的孩子。“我們的技術將使不孕不育患者能夠擁有與自己遺傳相關的孩子。”

不過,此前的實驗成功率極低——不足1%,主要原因在于卵子在發育過程中會丟棄一半的染色體,造成染色體數量異常,無法發育成健康胚胎。

染色體是組織基因組的基本單位,也是細胞分裂過程中遺傳信息複制和分布的關鍵載體。此次他們采用了一種讓細胞提前分裂的方法,即首先去除卵子的細胞核,然後將小鼠皮膚細胞轉移到小鼠卵母細胞的中期細胞質中,隨後的細胞分裂便會産生倍性降低的子細胞。

基因組測序分析顯示,這種方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同源染色體會正確分離,自然丟棄一半染色體,産生完整的單倍體基因組卵子,進而確保受精後含有數量正確的染色體(父母雙方各一半)。

“這篇文章展示了我們如何實現單倍體。”Mitalipov說。

而且,該方法跳過了細胞重編程的整個步驟,可以在兩到3個小時內制成受精卵,避免了長時間培養。而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可能發生許多有害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變化。

(陳歡歡)

《醫學科學報》 (2024-03-22 第9版 國際)

0 阅读:0

醫科號

簡介: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旗下《醫學科學報》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