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憤怒質問,赫魯曉夫秘密訪華解釋,60年後才知背後真相

最先鋒 2024-05-08 17:04:07

1958年7月,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秘密訪華,提議中蘇兩國一起建設聯合艦隊,毛澤東主席偕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親自前往迎接。

訪華期間,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進行了多次會談,對于赫魯曉夫的“聯合艦隊”的提議,毛澤東始終不同意。甚至毛澤東在聽完赫魯曉夫關于聯合艦隊的講解後,馬上就火了,指著赫魯曉夫的鼻子說到:

“你講的這一大堆毫不切題,我問你,什麽叫‘聯合艦隊’?”

在毛澤東的強硬態度下,赫魯曉夫收回了共同搞聯合艦隊的想法,這次赫魯曉夫的北京之行,滿懷信心而來,掃興而歸。

毛澤東對赫魯曉夫態度讓很多人不解,中國和蘇聯是社會主義同盟國,聯合艦隊的成立,可以幫助中國提升海軍戰力。爲什麽會引起了毛澤東的憤怒,中國和蘇聯的關系也從友好開始走向敵對。

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

1957年12月,蘇聯第一艘核動力潛艇試航成功,實現了潛艇艦隊脫離海岸進行遠洋航行的願望。這意味著蘇聯海軍可以在海洋深處隨時給敵人致命打擊。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遠洋潛艇與本土指揮部的通信和聯絡問題,那時還沒有衛星,必須依靠無線電。蘇聯海軍經過反複討論,向國防委員會提交了兩個方案。

一是在蘇聯本土建立超大過濾長波發射電台,但因其耗資巨大,且通訊質量沒有可靠穩定保證被否決。第二個方案是在中國的海南島和印度各建立一個長波發射電台,分別承擔蘇聯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潛艇航行艦隊聯絡的任務。

赫魯曉夫毫不猶豫的否決了印度方案。盡管蘇聯和印度的關系不錯,但社會制度不同,沒有軍事同盟關系。對于海南島的方案,赫魯曉夫認爲是可行的,因爲中蘇同是社會主義國家,有著共同的安全利益。

1954年,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成立,在青島、甯波和湛江都部署了長波電台,但這些都是小功率電台。隨著潛艇部隊的發展和遠航任務的增多,迫切需要建設大功率的長波電台。

赫魯曉夫認爲,在中國建長波電台,蘇聯可以用,中國海軍也可以用,這事應該能辦得成。

1958年,蘇聯海軍上將聯系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提出由中國和蘇聯共同建立一座大功率無線電中心,建設費用由蘇聯出7000萬,中國出4000萬,建成後中蘇兩國電台使用權按投資比例劃分,這就是說超長波電台建成後,主要由蘇聯管理使用。

彭德懷將此事向毛澤東主席彙報,主席一眼就看出了問題,使用權七比三,在我們的土地上我們卻只有三分使用權,這比袁世凱的賣國條約還厲害!

這是名爲共管,實際上是所有權和指揮權全歸蘇聯所有,技術都在蘇聯的手中,我們不懂,只能靠邊站看著人家,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毛澤東批示,錢一定由中國全出,不能讓蘇聯出,建成後共同使用。中國需要的是蘇聯的高新技術,控制權是絲毫不能讓的。在中國的土地上,毛澤東主席希望中國擁有一切軍事設施的歸屬權和控制權。

蘇聯仍然堅持由蘇中兩國共同建設長波電台,費用可以雙方各承擔一半。隨後,中蘇雙方進行了多次洽商,未能就協議達成一致意見。

毛澤東拒絕了赫魯曉夫的中蘇共同管理的長波電台。

恰在此時,周恩來向蘇聯請求,幫助中國海軍建立自己的潛艇部隊。赫魯曉夫認爲,中國海軍與其另起爐竈,何不兩國共建潛艇部隊呢?

蘇聯的港口集中在西海岸,艦隊主要活躍在黑海,波羅的海附近,在戰爭中隨時會被美國同盟國封鎖。北邊有一個港口海參崴,但是那裏並不寬闊, 到大西洋、太平洋活動很不方便。

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從大連一直到海南,有著優良的港口,四通八達。中國有港口,沒有潛艇,蘇聯已經在發展遠程潛艇了。因此,赫魯曉夫希望同中國一起商量,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

如果蘇聯海軍和中國海軍聯合組建一支聯合艦隊,中國北方的旅順、青島港口可以讓蘇聯海軍停靠和補給。那麽,太平洋就可以完全掌握在蘇聯海軍的手中,美軍在太平洋的活動,也會受到蘇聯的制衡。

蘇聯大使尤金將赫魯曉夫的提議告訴毛澤東,聽完翻譯,毛澤東的臉色非常難看。蘇聯海軍的艦隊要開進中國的領海,停靠在中國的海岸,這怎麽可以呢。

那時,中國海軍創建不到十年,還處于沿海防禦階段,怎麽可能平等地和蘇聯搞什麽聯合艦隊?何況,蘇聯要在中國搞海軍基地,這可是關乎中國主權的大問題。

毛澤東大口吸煙,一聲不吭。根據中國和蘇聯之間的軍事協定,蘇聯的戰鬥機可以降落在中國的機場,本來這事毛澤東就不太願意,現在好了,飛機來了還不夠,軍艦也要來,領海領空全被蘇聯人占用了。

第二天,毛澤東召集蘇聯大使尤金,生氣的對他說;中國決定撤銷海軍提出的請蘇聯幫助建造核潛艇的請求。毛澤東猛吸了口煙,接著又說:搞什麽聯合艦隊,我看你們一直不相信中國人。

歐洲人看不起俄國人,俄國人看不起中國人,蘇聯的軍事顧問在講戰例時,告訴教員只能講俄國的,不講中國,也不講朝鮮戰爭。只有蘇聯的是成功戰例,中國自己就沒有成功戰例?

毛澤東最後對尤金說:我可以去莫斯科同赫魯曉夫直接談,或者請赫魯曉夫來北京,因爲我已經去過他那裏了。

赫魯曉夫訪華

1958年7月,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秘密訪華,毛澤東主席帶領周恩來、鄧小平等前往機場迎接。與以往相比,沒有鋪紅地毯,沒有歡迎標語,也沒有熱烈擁抱,毛澤東與赫魯曉夫只是簡單地握握手。

毛澤東和赫魯曉夫連續談了四次,氣氛相當緊張。1958年7月31日下午5時,毛澤東和赫魯曉夫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第一次會談。中方參加的有鄧小平,蘇方參加的有波諾馬廖夫。

7月31日下午,赫魯曉夫剛到北京,就直接來到中南海的頤年堂,向毛澤東解釋相關情況。爲了取悅毛澤東,赫魯曉夫談了一些他取消斯大林時期對中國的錯誤舉措。

會談中,赫魯曉夫一開始就矢口否認他曾提出過“共同艦隊”。爲了表明自己不可能提出“共同艦隊”的建議,赫魯曉夫強調當年斯大林在中國搞合營公司他就反對。

赫魯曉夫首先把全部責任推到蘇聯大使尤金身上。接著,赫魯曉夫長篇大論地談起海軍建設的複雜性。對蘇聯海軍建設方針口若懸河地談個不停,加上翻譯的時間,至少用了四五十分鍾。

毛澤東耐心地聽了半天,還是打斷了赫魯曉夫的話,質問道:“你現在還沒有講到問題的實質。”

赫魯曉夫說:“我現在向您解釋。”

毛澤東聲音越來越高地說:“好!我聽你解釋,什麽叫共同艦隊?什麽叫共同海軍?”

赫魯曉夫對聯合艦隊的解釋是兩國互助合作,發展真正的現代海軍最具威懾力的潛艇部隊。

赫魯曉夫感到不好下台,又建議:“毛澤東同志,我們能不能達成某種協議,讓我們的潛艇在你們的國家有個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

“不行!”毛澤東斷然拒絕,把手一揮,“我不想再聽到這種事!”

赫普曉夫又生一計:“爲了合情理,假如你願意的話,毛澤東同志,你們的潛艇也可以使用我們的摩爾曼斯克做基地。”

“不要!”毛澤東平緩地說道,“我們不想去你們的摩爾曼斯克,不想在那裏搞什麽名堂,也不希望你們來我們這兒搞什麽名堂。英國人、日本人,還有別的許多外國人已經在我們國土上呆了很久,被我們趕走了。赫普曉夫同志,最後再說一遍:我們再也不想讓任何人利用我們的國土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

最後,聯合艦隊的事被毛澤東一句話終結,中國人是最難同化的,過去有多少個國家想打進中國,到我們中國來,結果呢?那麽多打進中國的人,最後還是都站不住。

1958年8月4日,赫魯曉夫結束訪華,離開北京。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領導人到機場送行。

赫魯曉夫訪華並沒有使中蘇關系恢複舊好。相反,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有史以來第一次面對面地吵架,面對面地抗衡。

毛澤東不止一次地指出,同蘇聯鬧翻是在1958年,他們要在軍事上控制中國,我們不幹。

這樣,1958年中蘇關系就開始走向不和與抗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