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妻子的一句遺言,拒絕娶宋美齡,蔣介石也要懼他三分

最先鋒 2023-10-15 23:42:57

1920年9月9日古城長沙的潮宗街,一家微不足道的書店開業了。

一位中年官員在一衆簇擁下,從綠呢大轎裏出來,來到這家書店門前,並爲書店剪了彩,只見門上四個雄健的顔體匾額“文化書店”,這匾的書寫者正是此官員——當時湖南的最高統治者——督軍兼省長譚延闿先生。

經營書店的是誰?竟然能請動譚延闿的大駕爲其加持?原來,書店的主要經營人不是別人,正是青年毛澤東。

十年後,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譚延闿,從報紙上看到中共攻打長沙的消息時,不禁向身邊的孫科等人苦笑道:唉,早曉得會這樣,當初我去剪什麽鬼彩喲?派兩個兵去把毛澤東一抓,何至于今日勞師動衆!

不僅是毛澤東,20世紀深刻影響中國曆史的大人物,都曾被譚延闿深深折服:孫中山想跟他作連襟,讓自己的小姨子宋美齡嫁給譚延闿,奉行不爭原則的譚延闿卻辭而不受。

譚延閻與宋美齡都是20世紀叱咤風雲的曆史人物。譚延闾本可以與風華絕代的宋美齡結爲連理,走入婚姻的殿堂,但爲了妻子臨終的一句遺言,婚姻的紅地毯終爲他人鋪設,卻也與宋美齡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國民政府”,但不久便遭到了汪精衛、李宗仁等人的聯合抵制。在被迫離開政壇後,他開始四處尋找支持。然而,他的困境在一個人的出現後有了轉機,這個人就是宋美齡。

蔣介石能成爲黃埔軍校校長,並與宋美齡結爲伴侶,十分重要的一個推手就是譚延闿,他可謂是親自將江山和美女相贈于蔣介石。

譚延闿原本也有可能與宋美齡結爲連理,但最後他選擇了放手。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對他的妻子的信守承諾,也因此他和宋美齡結下了無法解開的情緣。

譚延闿的父親譚鍾麟曾擔任過兩廣總督、吏部尚書等職務,家中妻妾衆多。譚延闿的母親出身低微,飽受冷落。譚延闿自從有記憶以來就發誓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在他的努力下,13歲便取得秀才,22歲取得舉人,24歲考中會元,並在殿試中獲得進士。這些榮譽讓他的母親終于受到父親的尊重。

1895年,譚延闿娶了江西布政使方汝翼的女兒方榕卿。方榕卿在1918年病重時,爲了不讓丈夫分心,她遺言希望譚延闿不再娶,好好照顧他們的孩子。譚延闿爲了紀念妻子,發誓一生不再娶,並在隨後的100天內開始素食。

宋美齡從美國歸國,遭遇譚延闿的妻子去世。孫中山作爲媒人,希望宋美齡和譚延闿能夠結爲連理。盡管宋家對此表示贊同,但譚延闿卻因爲對已故妻子的承諾而猶豫不決。于是,他采取了一種巧妙的方式,讓他們在還未明言之前無話可說。

當譚延闿突然拜訪宋家,他直接向宋老太太叩頭,稱呼她爲幹母,希望宋美齡能夠稱他爲幹哥哥。這樣一來,他成功地避開了與宋美齡的婚事,同時也保護了宋家的面子。

後來,蔣介石向宋美齡求婚遭到宋慶齡的反對。于是,他請求譚延闿爲他說情。在多次的勸說中,加上譚延闿的幫助,宋老太太最終答應了他們的婚事。在1927年12月1日舉行的婚禮上,蔣介石與宋美齡喜結連理,而譚延闿則作爲他們的介紹人出席了婚禮。

當時,譚延闿率領湘軍跟隨孫中山征戰。當孫中山計劃成立黃埔軍校時,考慮到譚延闿在湖南有過辦學經驗,他有意讓譚延闿擔任校長並負責一切事務。然而,譚延闿覺得軍校不同于普通院校,擔心自己能力不足以勝任。因此,他提筆寫下「陸軍軍官學校」的匾額,拒絕了孫中山的提議,從而給了蔣介石這個機會。

後來,蔣介石的野心越來越大,譚延闿看得很清楚,但他故意裝傻,索性將蔣介石直接推向風口浪尖。自己則過起了「閑雲野鶴」的生活,一直堅持「三不」主意:不要權,不提議,不決定。

或許最後,他覺得蔣介石在宋美齡的幫助下已經大事已成,所以才選擇明哲保身,導致老而無爲。

話說方才經曆了韬光養晦後的譚延闿,繼而擔任民國政府行政院長一職後,本應勤勤懇懇處理政務,卻又懶得跟蔣介石爭權奪利,幹脆當個甩手宰相,整天舞文弄墨。但是,他在重大事件上從不糊塗。從全力支持孫中山創建民國,到積極推動南北統一,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1930年9月21日,譚延闿在觀看一場跑馬比賽時突然出現腦溢血,救治無效去世,享年50歲。他的陵墓離孫中山的不遠,規模僅次于這位老戰友。

譚延闿的身後事極盡哀榮。蔣介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3天,停止娛樂活動3天,給予治喪費1萬元,並在國府禮堂致祭3天。其後,又舉行了盛大的國葬,蔣介石親自執绋主祭。蔣介石撰寫的挽聯給予譚延闿高度評價:“持顛扶危,一片赤心在黨國;憂時痛世,百萬同志哭先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