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盤二戰——蔣介石的戰略誤判讓中國痛失大片領土

舊時堂前 2024-05-06 12:05:25

複盤二戰,有沒有令你扼腕歎息、捶胸頓足的瞬間。

二戰期間中國曾有機會借戰勝國身份向南拿下越南、泰國、緬甸、老撾和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島、向北托管朝鮮半島、向東收複琉球群島。但最終都成爲水中泡影。這一切都歸結于蔣委員長的戰略誤判。

1943年11月23日開羅會議召開,在會議召開前,羅斯福特意邀請蔣介石閉門磋商,商討二戰後東亞格局劃分。

美國設想二戰後的戰略目標:一是肢解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在全球的殖民地。二、遏制蘇聯的擴張。爲順利實現美國的地緣戰略企圖,美國將中國視爲天然的盟友和拉攏對象,也就是說只要中國配合美國肢解英、法,遏制蘇聯南下,美國將朝鮮半島、琉球群島以及中南半島甚至包括香港均讓給中國治理,並援助中國順利拿下這些地區。

中、美、英開羅會議

蔣介石與羅斯福會面後,羅斯福先抛出第一個大禮包——琉球群島和朝鮮半島

美國總統羅斯福向蔣介石提出:“我反複考慮,琉球群島在台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台灣,如不得到琉球,台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占領。是不是與台灣及澎湖列島一並交給你們管轄?貴國要不要琉球?……朝鮮要由中方進行托管,托管期在20-30年爲宜。”

蔣介石支吾半天後方回答:“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占領,然後國際托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爲好。”

至于朝鮮半島,蔣委員長最終和羅斯福、丘吉爾一起表態:在適當時候給予朝鮮自由和獨立。

琉球王國王宮

羅斯福先抛出第二個大禮包——中南半島

蔣介石也拒絕了:“但吾人不主張藉同盟國之勝利,不得越南人之同意,以恢複我國之失土,因之予人以懷抱侵略野心之嫌疑”。爲此,中國應力爭越南的獨立。但是,如因越南民族尚無充分之預備,而另須一國家暫爲代管,則我國當仁不讓。即越南民族,必樂于重歸祖國之懷抱也。”

羅斯福萬萬沒想到蔣介石竟然全盤拒絕了,理由竟然全是仁義道德。美國人意識到蔣介石的戰略預判能力實在太差,不具備成爲美國盟友的價值。

于是美國被迫選擇與蘇聯合作肢解英、法等老牌帝國,中國讓渡的利益被蘇聯拿走,不僅失去了朝鮮半島控制權,爲了讓蘇聯配合美國打敗日本、肢解英法,甚至把中國的東北、外蒙、新疆的利益割讓給蘇聯,使得中國不僅沒有享受到戰勝國的果實,反而割肉給蘇聯。

英國看到中國未能與美國達成戰略共識,也拒絕交還香港,還擅自把二戰中國戰區的範圍給縮小了,先是拿走了泰國的受降權,再拿走北緯16°線的控制權,最後聯合法國把中國軍隊徹底趕出東南亞。

美國爲了遏制蘇聯,在中國明確表態不支持的情況下,不得不重新武裝德國、日本作爲對抗蘇聯的橋頭堡。原本要去工業化的德國、日本因爲蔣介石的戰略誤判又被重新扶持起來。

那麽蔣介石爲什麽會出現戰略誤判呢?

蔣介石錯誤的認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快就要打響,到時候必然是以意識形態作爲劃分陣營的依據。蔣介石想當然的認爲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和中國都是朋友,蘇聯爲首的共産黨政權才是敵人。

爲了討好英、法、美,蔣介石放棄了原本應該屬于中國的中南半島、朝鮮半島、琉球群島,希望換取三國對自己打內戰的支持,蔣介石甚至對日本都網開一面,只要不是共産黨都是蔣介石拉攏的對象,結果不僅是白白錯過了本該屬于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還爲今天南海爭端、朝鮮半島爭端以及釣魚島爭端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失去琉球 中國東部門戶洞開

1962年台灣《聯合報》記者司馬桑敦得知美國政府要將琉球群島交給日本時,發表了一篇文章,大罵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上不接收琉球,以致本該歸中國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國的東部海防被撕開一個大口子。

蔣委員長的戰略眼光還不如一個普通記者。

2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