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前沿忽視研發,瘋狂瘦身的青雲科技“錢”途迷茫?

深潛atom 2024-04-27 10:01:42

本文系深潛atom第784篇原創作品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和雲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選擇將數據和業務部署在雲端,導致雲服務市場呈現井噴態勢,市場風口之下並非人人有人肉吃,也有人在喝風。

2024年4月24日,青雲科技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和2024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青雲科技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10.07%;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爲7469.64萬元,同比增長8.99%,其中雲産品和雲服務都呈現大幅度增長,AI算力正在成爲青雲科技的重要增長點,不過依然未能擺脫虧損現狀。

另外一邊,號稱將堅定不移走好自研道路,持續深耕雲計算、信創、AI算力等專業技術服務領域的青雲科技,在研發上的投入卻在減少。在競爭日趨嚴重的情況下,青雲科技的決策能否奏效?

營收提升,依賴大客戶的隱憂

成立于2012年的青雲科技,是一家提供企業級雲服務商與數字化方案提供商,通過無縫打通公有雲和私有雲,交付一致功能與體驗的混合雲,構建起端到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2021年上市之前,腳踏雲服務和數字化風口的青雲科技,連續獲得了9輪融資,備受一級資本市場認可。順利在上交所上市後,二級市場也是一度興致滿滿,股價一度攀升至106.19元/股。不過,隨著時間發展,二級市場對其興趣快速下滑,截至2024年4月26日,其股價已經下滑至35.14元/股。

在資本和風口的雙重加持下,青雲科技成功開通了雲産品和雲服務兩大業務。2023年,這兩條業務線營收分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速。

2023年,雲産品總計銷售額達到1.86億元,同比增加4.0%。細分到具體産品,AI智算平台及戰略軟件營收4547.8萬元,同比增加68.02%;不過超融合系統銷售大幅下滑42.53%,來到了3964.1萬元。

2023年,大模型的風口幾乎吹遍了每一個行業,數以百計的大模型算法先後出現在市場。大模型背後離不開AI算力服務,提供了AI算力雲服務的青雲科技在首年便獲得了4823.4萬元的營收,在AI算力雲服務的推動下,青雲科技的雲服務也獲得了1.28億元的營收。

盡管青雲科技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10.07%,不過青雲科技並未擺脫虧損的現狀。2023年青雲科技依然淨虧損1.7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淨虧損759萬元,分別較往期出現了縮窄。

虧損縮窄離不開營收增長,但青雲科技主動縮減營業成本也是另外一個原因。2023年,青雲科技營業成本同比減少5.77%;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成本同比減少26%。其中,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大幅度縮減,但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樣的對于營收直接關聯度不高的費用反而投入增加,對于青雲科技未來發展或將産生影響。

2023年青雲科技銷售費用8778.3萬元,同比減少16.58%。銷售費用大幅度縮減,還能夠實現營收增長,背後離不開AI算力的需求爆發,但另外一方面同樣離不開對于大客戶的過度依賴。財報顯示,2023年前5大客戶爲青雲科技貢獻了43.43%的營收。

財報顯示,與2022年度比較,前五大客戶中第四名北京廣監雲科技有限公司、第五名北京朗維計算機應用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爲本期新增前五大客戶。可見青雲科技的主要大客戶穩定性並不高。

青雲科技在前期購置雲計算平台所需的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固定資産時産生的折舊成本較大,讓青雲科技面臨著雲服務業務的激烈競爭。持續未能實現盈利,大幅度縮減成本的青雲科技,與行業領先企業在規模、品牌等方面的差距或將越來越高。

研發大幅下滑,未來如何保證競爭力

根據賽迪顧問《2023中國私有雲市場研究報告》(簡稱《報告》),2022年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爲1,504.7億元,同比增長26.7%。中國私有雲平台市場規模達到72.1億元,同比增長40.3%;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整體規模(IaaS/PaaS/SaaS)達到188.4億美元;Gartner在《中國混合雲運營的三個重要經驗》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混合雲采用率在2021年達到了42%,預計到2024年,其滲透率將達到70%。

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的市場都在快速增長,作爲對比青雲科技的營收雖然也在增加,但其增速依然落後于市場增速。此外,在巨大的市場下,青雲科技的市場占比依然很小。

毫無疑問,盡管在雲端深耕超過10年,但青雲科技不具備在這個賽道殺入頭部的能力。正因如此,青雲科技將目標投入到了新的賽道——AI智算。

青雲科技表示,其將緊抓AI智算與渠道下沉雙重機遇,聚焦數字化與AI算力,堅持提質增效,升級優化産品與服務,持續夯實核心競爭力,加強全産業鏈深度合作,又快又穩地邁入發展新階段。舊業務趨于穩定且無力突圍,新業務需求來得猛烈,青雲科技更換目標的決策可謂十分果決。

那麽問題來了,相較傳統雲服務,AI算力對于青雲科技的基礎服務和研發能力要求更高。

2023年青雲科技研發投入8400.4萬元,表面看上去,8400萬和全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爲25.02%這兩個數據,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但研發投入較2022年竟然減少33.17%。2024年第一季度,青雲科技研發費用1842萬元,同比下滑23.11%。

2023年,青雲科技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增長3.25萬元,個人待遇有所增加。不過,問題在于研發人員171人,同比減少108人。具體構成上看,碩士研究生38人、本科120人、專科12人、高中及以下1人。

從某些層面上看,在AI智算賽道,對于數學能力存在一定要求,學曆和能力有很強的關聯性。作爲一家標榜高新科技,且將AI智算作爲目標的企業,青雲科技竟然沒有一位博士研究生,如何信任其科研攻堅能力。

在進一步聚焦金融信創行業,加速金融基礎架構叠代升級上,長期堅守金融賽道,讓青雲科技具備一定的先發和行業優勢。但如果想要在教育和醫療等領域,缺乏行業資源積累下,技術問題將會尤爲突出。

或許在青雲科技看來,算力不代表研發,同樣涉及租賃業務。去年,青雲科技作爲中間商促成GPU服務器大額訂單合作,不過原協議約定産品無法按期交付,減少了交付數量,不過仍有價值近1.7億元的産品預計實現交付,而其余計劃采購的貨物也需要青雲科技執行。盡管青雲科技表示對于業績影響不大,但也讓其明白算力租賃的不確定性。

2023年青雲科技也出現了的人員架構調整,董事長黃允松卸任總經理,由副經理林源接手。此外,董事崔天舒、財務負責人、産品總監李威、副經理金萌、監事紀珽和多維獨立董事已經離任。新的團隊,在新的一年能否讓青雲科技揚帆起航呢?

源于財務壓力、業務競爭以及戰略和管理層面的挑戰,長期困擾青雲科技。雖然已經進行了戰略調整,並試圖通過研發環節的大幅降本來改善盈利狀況,但這些舉措的效果尚未顯現,能否讓其具備長期競爭力依然成疑。

0 阅读:7

深潛atom

簡介:科技趨勢 財經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