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劇場迎來《新生》,上演國産版“貓鼠遊戲”

刺猬公社 2024-05-09 10:45:26

文|怡晴

編 | 陳梅希

《微暗之火》後,《新生》在懸疑性、現實性、藝術性的兼容上再次取得勝利,讓優酷的“白夜劇場”在社會派懸疑賽道上穩住了腳跟。

故事一開局,主人公費可上一秒還勝券在握,下一秒便口吐白沫,被送上了救護車,鏡頭給到醫護人員,觀衆才驚覺,費可的倒地不起並不是“高潮”,幕後真凶另有其人。

作爲一部懸疑劇,開頭設置鈎子吸引觀衆進入情境,是慣常做法,但好看的懸疑劇除了要設好鈎子外,還要布局精巧的機關,讓觀衆也沉浸在揭秘真相的過程中。

《新生》的高超之處便在于解謎的過程。它將“參加費可追思會”作爲切口,集齊與費可有關的朋友們,再將他們鎖進密室,通過劇本殺式的盤問,從每一個人的嘴裏拼湊出“死者”的真實樣貌,讓劇中人面面相觑,也打破第四面牆,讓屏幕前的觀衆躍入這場騙局,成爲解謎的一員。

當那句台詞“我們認識的是五個不同的費可”一出,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真正令人感到害怕的從來不是恐怖故事,而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費可就像是《貓鼠遊戲》中的弗蘭克,觀察敏銳、行動敏捷、瞞天過海,利用信息差將謊言變真實。但這部劇又與《貓鼠遊戲》不同,它無意渲染詐騙手段的高級,而是指向現實生活,在有限的框架裏,爲觀衆呈現出“愛”與“欲”的多種類型詐騙模式。

作爲影視劇,《新生》不僅是娛樂性的,也可以成爲觀衆的防詐騙指南,拓寬大衆對人性的想象。

作爲白夜劇場的創新産物,《新生》既是平台懸疑賽道的“新生”,也讓許久沒有爆款的懸疑賽道打開創作思路,獲得“新生”。

制造“防詐指南”

優酷的白夜劇場,越來越關注社會現實。

還在熱播的《微暗之火》中,你可以看到多維度的女性困境,不僅有來自于家庭的肢體暴力,也有來自社會不公的言語暴力。這種困境既關乎時代的認知,也關乎人性中最幽微的一面,任何一片雪花都足以肢解一個人。

和《微暗之火》一樣,《新生》並沒有刻意用鏡頭故弄玄虛,而是回歸到內容本身,在一場場騙局中,捕捉人性的複雜,從上帝視角進行全貌呈現,幫助觀衆識破現實中的經典騙術。

過去兩年中,大衆對“戀愛腦”的憤怒值幾乎達到滿級。于是,影視劇與時俱進,努力描繪女性清醒獨立的一面,但很少有一部劇能夠直面“爲什麽不能戀愛腦”的議題。

《新生》在第一集,用“騙婚”的故事爲觀衆帶來了最頂級的戀愛腦詐騙。來到島上吊唁費可的五個人中,有一個叫陳樹發的男人,半年前,他的女兒陳佳佳把費可帶到自己面前,從此,他開始步入“人財兩空”的深淵,不僅被騙取大量金錢,女兒最終也抑郁自殺。

陳佳佳愛上費可的過程,就是費可守株待兔的過程。家庭條件較好的陳佳佳理應見過世面,但還是被費可的手段迷得暈頭轉向,先是在晚會上被他用魔術吸引注意,再是被他僞裝出的上進與成熟騙取心理認同。而費可以退爲進,利用陳佳佳與父親之間的感情裂縫,以及陳佳佳對自己的愛,終于獲得攀附權貴的機會。

對于這個觀衆熟知的議題,《新生》並沒有投機取巧,用觀點說教或者進行情緒煽動,而是深入探討,不僅回答了“人爲什麽不能戀愛腦”的問題,也回答了“人爲什麽會因愛被騙”以及“如何避免被騙”的問題,有樣本也給出解法。

費可精准地抓住女人和男人的需求點,在他們面前體貼完美、恰到好處,成功蒙蔽所有人的雙眼。婚姻中,費可主動提出房本上寫陳佳佳名字的要求,亮明自己的態度,最終入駐別墅;陳樹發是商人,費可就編造出自己出身高知家庭的背景,利用陳樹發缺少的“學識”與“權力”,一點點讓他放松對自己的警惕。

與其說陳佳佳戀愛腦、陳樹發學曆不夠高,不如說費可太會利用“需求”這張漁網捕撈,連精英男程浩也淪爲其“掌中之物”。

在陳佳佳和陳樹發面前,費可舉止優雅、成熟得體、遇事不慌,仿佛確實有著良好的出身與教養。而在精英男程浩面前,費可又做小伏低,化身家務男,操持程浩的日常生活,用真誠打破他的心理防線,再偶爾以弱示人說自己沒錢,抓住程浩的貪欲,完成了一場膽戰心驚的金融詐騙。

等人去樓空後,程浩才發現,高端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從見面的第一眼,他已經是費可的盤中餐。

從陳佳佳、陳樹發到程浩,人物精明與智慧的程度在遞增,但費可的詐騙手段卻“因人而異”。或許從來不是費可的騙術有多高超,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欲望的深淵。

《新生》並沒有批判任何一類人的軟弱,而是用費可打造出一個“防詐騙指南”,用我們最熟知的議題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只要你有弱點,就有可能被利用、被攻擊。而守護好自己的錢財,是最好的的防詐騙底線。

回歸“人性”的落點

懸疑劇之所以從“小衆”到“出圈”,就是因爲叩響了“人性”的心門。

2022年,校園懸疑劇《膽小鬼》播出,這部改編自鄭執小說的劇集,並沒有流量與大咖的加持,也不屬于懸疑劇熱門類型,但卻獲得了豆瓣7.8的高分評價。故事精彩的並非是主人公的作案手法,而是隱藏在殺人動機背後的愛恨交織,從青春期到成年人,四位主人公人生軌迹的對比,也讓觀衆發出對人生無奈的歎息。

懸疑熱至今,各大平台對懸疑賽道的布局如火如荼,爲了不斷給觀衆帶來新鮮感,平台在類型融合、敘事模式、演員搭配等方面進行多維度改良,但也陷入了形式創新的瓶頸,導致“懸疑”反而成爲故弄玄虛的一種産物,殺人手法足夠恐怖,殺人動機卻鮮少經得起推敲。

近年來,爆款作品之所以被現實主義題材包攬,恰恰說明了當下觀衆最喜歡看到的就是深挖現實與人性的故事。劇中的主人公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屏幕前每一個人的嗔癡妄念與掙紮矛盾,最大程度的贏得觀衆的共鳴。

懸疑劇賽道也是如此,出圈的懸疑劇總是可以用技巧吸引觀衆入局,最終又用“人性”的落點讓觀衆拍手叫好。

《新生》就是一個典型的證明。一方面,它用婚戀詐騙、情感PUA、金融詐騙等生活中最經常發生的案例做故事基底,另一方面,它又沒有囿于庸俗的表達、跟風社會議題的討論,而是向深求索,讓一個故事擁有多維度的解讀,呈現出人性交織的複雜面,填補類型劇未曾討論的空白,也擴大觀衆對現實生活的想象。

第四集,大齡女青年蘇倩講述了自己掉入費可陷阱的過程,她甚至曾找到程浩的住所,但卻因爲沉默與真相擦肩而過。程浩問蘇倩,“那天我問你找誰,你爲什麽不說?也許我們的線索就對上了。”蘇倩的回答也值得琢磨,“我不想讓人知道我和他的關系。”

“網戀”似乎是一個專屬于年輕人的詞彙,但快要四十歲的蘇倩依然有對愛的渴望,只是內心對此難以啓齒。她的沉默不語,她的奮不顧身,並無法構成觀衆對她的鄙夷,卻讓人産生一種“情有可原”的理解。人物與觀衆的情感勾連,讓故事中的騙局邏輯也變得更加缜密。

作爲一個詐騙合集,費可的行騙手法固然精彩,但穿過騙局看到的人性本質,也是一種典型的中式恐怖故事。他不僅可以成爲“乘龍快婿”“家庭煮夫”,也可以成爲“陽光男孩”或者任何一種與你契合的另一半;他表面上情緒穩定、真誠友善,實際上爲達目的不惜自殘,騙到錢後轉身走人,毫無留戀……人性的陰暗面,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

觀衆見過懸疑劇的天花板,審美和心智都在不斷提高,即便懸疑劇重新關注現實主義,回歸人性的落腳點,卻仍舊可能無法觸達觀衆的爽點,畢竟金融詐騙、婚戀詐騙等話題,充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

《新生》最高級的地方在于,將這些常見的話題串聯起來,讓費可利用彼此之間的信息差,讓受害者始終找不出漏洞,因爲他說出的話都是真實的,只不過來自于另一個人的生活,虛實交織,真假難辨。劇本殺式的敘事模式下,揭開的不是生活的真相,而是多重生活真相的沖擊。

現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美好,所有你認爲恰逢時宜的人和事,很有可能是爲你專屬制定的詐騙。

作爲白夜劇場社會派懸疑賽道的又一作品,《新生》讓觀衆對人性的幽暗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但這種認知,並不會影響我們對生活的美好想象,反而可以幫助我們越過圈套,更好地生活和愛人。

穩住“口碑”的腳跟

做好社會派懸疑賽道,並非易事。

升級後的白夜劇場,無論是《微暗之火》還是《新生》,都緊扣“社會派懸疑”的主題,但要想讓劇集深入討論現實、剖析人性的幽微之處,兼具懸疑性、現實性、藝術性,仍然需要功底深厚的主創來保駕護航。

白夜劇場之所以能立住口碑的腳跟,與優酷對幕後主創的選擇有著緊密的關系。

2023年,《新生》導演申奧與阿裏大文娛合作的電影《孤注一擲》,累計票房超過38億,成爲暑期檔冠軍的同時,也打破了過去五年犯罪片首映日票房紀錄。從美女荷官在線發牌的出圈,到五個人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費可,申奧更知道人性的弱點是什麽。

導演之外,《新生》中演員的選擇與搭配,也是劇集奠定口碑的重要一環。

懸疑賽道,是最需要演員們貢獻演技的舞台,因爲一旦表演虛假,作案動機不成立,故事也變得沒有說服力。但隨著懸疑熱的高漲,懸疑賽道上的演技派也趨向于臉譜化,他們演技依然在線,卻無法超出觀衆的審美想象,給出新鮮感。

《新生》提供了新的演員配置思路。在大衆眼中,井柏然現實的形象與“好人緣”始終分不開,但他在劇中卻出演了一個四處詐騙的角色,形成的反差感讓觀衆眼前一亮,而黃覺、王硯輝等演技派的對手戲,則讓故事的張力更加豐滿。讓成熟演員嘗試反差角色,不斷挖掘演技派的另一面,同時也給新人演員機會,《新生》的配置反而爲懸疑賽道注入了更多新鮮活力,讓大家的目光重新被懸疑賽道所吸引。

這也是爲什麽,優酷的白夜劇場能聚集觀衆期待的目光。翻閱待播片單不難發現,《雪迷宮》有張藝謀做監制,《沙塵暴》有趙冬苓做編劇;電影咖們也集體下凡,不僅有申奧這樣的電影導演,還吳鎮宇、肖央、章宇等演技派,他們爲懸疑賽道帶來新面貌的同時,也帶來口碑的保證。

十集、劇本殺、信息差、反詐騙,從劇集數量、敘事模式、故事立意等角度出發,有人形容《新生》是“暴風雪山莊”,有人形容這是國劇版《貓鼠遊戲》。但它只是借用有趣的外殼,創新性地講了一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不僅具有現實性,也更具“實用主義”,讓觀衆在精妙絕倫的騙局中,將防詐技巧刻進自己的DNA。

用戶在變,內容市場也在變。就像《新生》的名字一樣,白夜劇場既是優酷懸疑劇的“新生”,也是平台與新時代用戶搭建溝通橋梁的“新生”。

懸疑熱多年之後,我們需要《新生》,也需要優酷白夜劇場這樣聚焦“社會派懸疑”的廠牌,它不僅代表著平台創新的勇氣,也承擔著一份平台責任——鏈接生活,關注大衆,更創造價值。

0 阅读:64

刺猬公社

簡介:內容産業垂直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