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直播、穿透圈層,《歌手2024》如何找到音綜破局點?

音樂先聲 2024-05-13 13:53:39

作者 | 朋朋          編輯 | 範志輝

如今,最火熱的音樂市場在線下,各地的演唱會、音樂節讓人應接不暇;而在線上,音樂綜藝卻仿佛集體研修“淡學”,選手淡淡的、作品淡淡的、話題度淡淡的,始終缺少一個“燃點”。

時隔四年,曾經的國産音綜天花板《歌手》再次在湖南衛視、芒果TV回歸。

從此前對于首發陣容的討論開始,觀衆對這檔凝聚著國民記憶的音綜節目充滿期待。在新一季《歌手2024》中,從陣容、賽制到制作方式都進行了全新的升級,不變的是對音樂品質一以貫之的追求,展現出“國民音綜”的強勁實力。

截至發稿,首期節目不僅收視封頂、刷新記錄,還斬獲了全網超高的討論度,共獲全網熱搜1352個,微博主榜熱搜共142個,微博雙榜熱搜299個,#歌手直播#、#歌手 首發陣容#、#歌手2024音樂合夥人官宣#等34個話題詞登微博主榜TOP1,節目微博主話題閱讀量6.7億,四網收視斷層第一。

那麽,在平平淡淡的音綜市場中,《歌手2024》是否有潛力成爲今年音綜破局的“燃點”?主打全Live直播,無死角收音,開先河的爲何又是《歌手》?

跨圈層,國際服

經過近兩個月的持續預熱,隨著節目直播時間一步步臨近,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上的期待值都達到了最高點。

作爲首位出場的歌手,Faouzia凡希亞一度讓人懷疑是否真的是直播。原因無他,她將每一個音都處理得近乎完美,聲線中仿佛自帶混響效果,如此通透有力。暌違四年,這首《Crazy》驚豔的效果就在告訴每一位觀衆,曾經以震撼和實力爲代名詞的殿堂級音綜《歌手》,真真切切地回來了!

另一位來自海外的歌手Chanté Moore香缇·莫則更爲震撼。雖然當天淩晨才落地,但似乎不影響現場發揮,聲音在這裏也成了她的一種樂器,駕馭聲音爐火純青,強聲、哨音、轉調都在沖擊著聽衆的耳膜,炫技于無形,更讓人不由自主地進入到她的情緒之中。所以,她將本周的冠軍收入囊中簡直毫無異議。

除了海外歌手外,本土的首發嘉賓可謂曆季節目以來最受爭議的。

首先是海來阿木,他從網絡歌手的身份中成長起來,並未系統地接受過聲樂教育,也沒有經曆過嚴苛的唱片工業的曆練,以至于有網友直指節目組邀請他是在“自毀招牌”。

但從現場表現來看,海來阿木的可以說頂住了直播壓力,雖然可能有人不喜歡他的咬字發聲,欣賞不來《你的萬水千山》的情感表達,但在圈層時代,他依然代表了一大批群體的音樂喜好。

正如這一季的音樂總監陳建骐所說,音樂只有你感動或者不感動,不一定不感動你的,就是不好的歌曲。在聆聽層面,不同的音樂是在不同的受衆,這是審美意義之外的。

此外,還有來自樂隊圈的二手玫瑰。他們在舞台上演繹了《耍猴兒》,作爲一支演過無數場音樂節的老牌搖滾樂隊,現場表現和舞台感染力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問題,當晚的舞台設計其實也是整晚最複雜的。但在《歌手2024》的舞台上,觀衆們期待的是令人折服的唱功和音樂制作,以至于大家很難在既定的體系裏去評價二手玫瑰的音樂,還需要時間去接受。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作爲見證了樂壇十余年嬗變的老牌音綜,《歌手2024》反而也最應當呈現出足夠的包容度與接納力。

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音樂風格的多樣性、音樂人才的多元化以及觀衆口味的個性化,都在不斷刷新著我們的認知。只有接納和擁抱變化,它才能夠繼續引領樂壇的風潮,成爲觀衆心中不可或缺的音樂盛宴。

爭議之外,本土的首發歌手保持著這檔節目一貫的高水准。

那英一首《默》展現了樂壇一姐的風采,許多觀衆希望看到接下來她“一對二”的精彩對決。

楊丞琳的《帶我走》雖能感到明顯的緊張,但仍能掀起許多人的青春回憶殺;汪蘇泷在初舞台大膽選擇未發表的原創作品《想到我們》,也許並不利好他這樣以創作見長的音樂人,但他仍穩定地表現出了細膩婉轉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歌手2024》還在觀衆的參與機制上實現了跨國界的創新,匠心獨具地設置了雲端國際聽審,他們與長沙的觀衆一同通過手中的投票器,跨越地域與時區的限制,直接參與到決定歌手去留的決策中。

此外,節目還在芒果TV國際APP、新加坡星和視界HUB都會台、馬來西亞電視台ASTRO QJ、新媒體平台ASTRO GO同步直播。不僅輻射到更廣泛的觀衆群,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

這種跨文化、跨地域的互動方式,無疑爲平淡的音綜市場探尋到下一個新方向。通過與國際市場的深入合作與交流,中國音樂不僅能夠吸收更多的國際元素,更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歌手2024》的回歸也在探索自身的更多可能。一方面,節目更加注重兼顧國際音樂人和音樂受衆,擁抱更加多元的音樂內容和需求,讓跨國界的音樂人碰撞和交流,讓觀衆感受到音樂不同的演繹方式;另一方面,節目愈加顯現出的“跨圈層”特質。在這個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各種文化、圈子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歌手2024》正是抓住了這一趨勢,通過跨越年齡圈層、風格圈層,呈現出樂壇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生態,而這正是《歌手2024》作爲國民音綜,其職責與格局所在。

主打直播,利弊幾何?

“真實,值得被珍視。”

本季節目不僅展現了國際化的視野,更將“直播”這一元素巧妙融入其中,成爲本季《歌手》最具討論度的亮點。直播,作爲一種實時、無剪輯的媒介形式,爲觀衆帶來了更具新鮮感的觀賞體驗,同時也爲節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直播的魅力在于其真實性和即時性。觀衆可以實時地感受到歌手的每一個情感波動,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仿佛置身于現場。爲了給觀衆帶來更爲沉浸式的體驗,《歌手2024》節目組大刀闊斧地開始“卷”舞台設備,引進世界最新“沉浸式聲音藝術”L-ISA音響系統,這是L-ISA沉浸式系統運用首次運用在電視音樂綜藝中。

在傳統的立體聲演出中,音頻混合的“最佳聽歌”位置只有場地的5%。而L-ISA則依賴于揚聲器配置、聲音算法映射技術的創新,將“最佳聽歌”位置的覆蓋面積顯著擴大到90%。可以說,無論觀衆身處何地,都能獲得均勻和視覺統一的頂級聽音體驗,清晰地聽到音樂裏每一個樂器、每一位歌手的演唱的細節。

此外,在直播中,觀衆的決定權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他們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直播人選,還能決定演唱的順序,這種由觀衆主導的玩法徹底打破了傳統表演的單向傳播模式,讓每一個觀衆都能成爲直播內容的參與者和決策者。此舉不僅迎合當下觀衆文化消費的習慣,還讓以往《歌手》系列制造“懸念”的玩法更上一層樓。

如此一來,這一季《歌手2024》將更具看點。要知道,《歌手》系列此前更聚焦于真實殘酷的頂尖歌手唱功對決,而直播+沉浸音響無疑會大幅加劇這種PK的殘酷性,增大現場觀衆沉浸式觀演的戲劇性。

然而,直播的“弊”也同樣明顯。

一方面,直播將現場的容錯度降到近乎爲零,對歌手的實力和抗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直播的舞台上,歌手需要展現出最佳的狀態,不能有絲毫的失誤。

可以看到,在首期節目中,縱然是如那英一樣的樂壇老牌唱將也顯得異常緊張。在上場前,歌迷通過直播機位發現她緊張到不停地喝水、清嗓子和深呼吸。在完成了《默》的演出後,那英也才在後采時長舒一口氣,感歎“這下心裏才有底了”。

這種壓力對于許多歌手來說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因爲壓力過大而拒絕邀約。因此,節目組在邀請歌手時,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他們的實力和抗壓能力,這無疑增加了節目組的邀約難度。《歌手2024》導演洪嘯就在直播中回應:“直播這條道路的選擇,導致選歌手的範圍變窄。”

另一方面,線下的巡演熱潮對這一季《歌手2024》也有不小的影響。許多實力派歌手目前正在忙于演唱會的巡演,在檔期上無法滿足直播節目的要求,導致節目組的選擇面進一步收窄。

不過,從首期節目來看,節目組仍然沖破重重困難,來保證節目最大限度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在當下“修音”技術泛濫的音綜環境中,在普羅大衆對于“百萬修音師”諱莫如深的大背景下,《歌手2024》獨樹一幟,致力于還原最真實、最細膩的聲音給觀衆,延續以往對極致聲音的追求。因此,他們不僅“卷”起了歌手們的唱功,更“卷”舞台設備、“卷”直播模式。

最終,《歌手2024》的這些努力都“卷”到了品質內容的生産上。他們通過精心策劃和制作,在這個“修音”泛濫的時代,《歌手2024》將以其真實、細膩、高品質的音樂內容贏得了觀衆的喜愛和尊重。

國民音綜,如何書寫海外敘事?

在衆多國産音綜中,《歌手》系列節目可能是最具生命力的一檔。

2013年,《我是歌手》橫空出世,在那個音綜占據綜藝市場半壁江山的時代,它憑借其高質量的音樂舞台和金曲制造能力,在音綜的短兵相接中拿下收視冠軍;2024年,《歌手2024》重磅回歸,在疲態盡顯的音綜市場中,它作證著品質仍是音樂的第一標准,提振著整個音綜行業的信心。

而《歌手》系列節目一直以來都保持著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不僅彙聚了國內衆多實力派歌手,更是率先吸納了海外音樂人的加入。

比如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迪瑪希,在登上《歌手》舞台前,他被媒體稱爲“零資料”藝人,在《歌手》舞台留下震撼人心的高音後,他被稱爲“國寶級天籁”;又如英國流行天後Jessie J,借助《歌手》的舞台讓更多國內樂迷感受到了她的現場魅力;再如本季來自美國的爵士歌手Chanté Moore香缇·莫,她不僅展現了自身駕馭音樂、聲音的能力,更讓靈魂樂這種國內頗爲小衆的音樂風格得到更多關注。

這些海外音樂人在《歌手》的舞台上大放異彩,不僅爲觀衆帶來了全新的音樂體驗,也爲他們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而最新一季的《歌手2024》更是延續了這一優良傳統,繼續秉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通過設置“雲端國際聽審+海外直播”的方式,推動華語樂壇走向海外,讓華語音樂與世界音樂進一步交織。

這種跨文化的音樂交流,不僅促進了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融合,也爲華語音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而從“引進來”到“闖出去”,這正是《歌手》系列不斷進取的生命力所在。

回顧《歌手》系列節目的曆程,它在國內的音綜市場始終以品質音樂和實力唱將著稱,節目組也始終堅持對音樂的極致追求,不盲目追求流行,而是希望能夠引領華語流行音樂審美的提升,由此成爲國産音綜的標杆。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系刪改

排版 | A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6:01

    湖南台不僅搬來了韓國綜藝,也學來到了宇宙大國的氣質,捧出了華語樂壇領軍者,把全國唯一的成名歌手競技性綜藝,做成了天花板[笑著哭][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