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央找陳赓談話,要求他退居二線,陳:這不是開玩笑嗎

素慢曆史 2024-05-19 07:04:05

“胡鬧!這不是開玩笑嗎?”

1959年,陳赓在辦公室裏舉著一張電報憤怒的吼道。

送電報的通訊員嚇了一跳,他緊張的屏息凝神。

陳赓把電報放在桌子上,問道:“讓我退二線?這是誰下的命令?”

通訊員看了陳赓一眼,小聲說道:“對方使用的是國防部的專用頻率,應該是彭老總的意思。”

結果他話音剛落,陳赓立刻氣憤的起身出門:“我要去找老彭問個清楚。”

彭老總爲什麽會做出這個決定呢?

退居二線

陳赓風風火火的找到彭老總。

陳赓一臉不滿的問道:“我正值壯年,是該報效國家的時候,我退什麽二線?難道這些年我的工作做的不好嗎?”

彭老總看著陳赓長長歎了口氣,他知道質問聲中憤怒又夾雜著委屈,也意識到這一次真的讓陳赓傷心了,趕緊和老戰友解釋道:“沒有人比你的工作做的更好了,所以讓你退居二線,是組織上爲了你的身體著想。”

聽到這裏陳赓明顯不服,擡頭正想和彭老總爭辯。

結果彭老總先發制人,把對方的老底抖了出來:“別和我犟,你忘了57年住院的事了?讓你退二線這件事周總理也點頭了。”

聽到這裏陳赓終于無話可說,一瞬間低下了頭。

從建國之後,陳赓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

早年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時候,他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好,敢徒手和敵人拼刺刀,在戰場上被刀砍,被槍打,從來沒有放在心上。

一次作戰中,陳赓想要近距離殲滅敵人,結果一時不備,被敵人連發三槍,射穿大腿。

一瞬間鮮血順著大腿湧出來,很快把沾著泥土的軍裝染紅 但陳赓卻好像感覺不到疼一樣,咬著牙對著敵人腦袋連打七發子彈。

後來被轉移到後方醫治的時候,由于子彈在身體裏停留的時間過長,軍醫只能取出一部分主體,把彈殼遺留在陳赓的腿裏。

所以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他的那條腿一直隱隱作痛,尤其在哈軍工主持建設的時候,由于東北氣候寒冷,呵氣成冰,陳赓的傷腿差點被凍到不會走路。

每當看著他一瘸一拐的去開會,老戰友們都于心不忍,周總理,彭老總,甚至毛主席都不止一次勸說他,讓他找個時間去醫院把彈片取出來,好好調養身體。

畢竟在開國的這些工程中,陳赓是比較年輕的一批人,所有人都希望他有更多的時間一展所長。

但陳赓每次都嘻嘻哈哈的糊弄過去。

他的時間太寶貴了,恨不能把1分鍾掰成兩半用,但凡有點時間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連體檢都顧不上,更不要說去醫院檢查傷腿。

文武全才

陳赓的忙是有目共睹的,他甚至被老戰友們戲稱爲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作爲開國大將中少有的科班出身,陳赓文武雙全 是軍政乃至情報戰線上的全能型人才。

陳赓曾經是黃埔軍校最有名的刺頭,連蔣介石都認爲他有大將風度,可堪雕琢。

尤其當年在北伐途中,他冒著炮火把蔣介石從前線死人堆裏救了回來,從此之後,蔣介石有意將他栽培爲自己的第一心腹。

可惜陳赓雖然認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但卻極力反對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爲,後來走上與蔣介石截然相反的道路,投身到中國共産黨的革命運動中。

由于學習過系統的軍事要領,陳赓的戰略戰術有一股精英氣,正好彌補了紅軍隊伍中大多數指揮官草莽出身的空缺,給大家提供了無限的作戰靈感。

當然陳赓的精英器並不同于國民黨將領的照本宣科,在長期實戰經驗中,他總結了一套獨屬于自己的靈活的作戰策略。

陳赓打仗總是能夠出其不易,只要他率隊出戰,誰也不清楚他到底到了哪裏,要打哪裏,只管等著吹響勝利的號角就可以了。

除了打仗是一把好手外,陳赓做思想工作也是一絕,他的本性中帶有風趣幽默的一面,經常能三言兩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而且陳赓此人從來不擺架子,無論對著毛主席還是普通戰士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很快他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凡是陳赓說過的話,大家都願意聽。

在潛伏上海期間,他還配合周總理做過一段時間的地下工作。

當時他化名王赓,能夠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結交上海灘的三教九流。

他在不同的人群中穿梭獲取情報,卻從來沒有任何人發現他的身份。

別看他平時笑的大大咧咧,其膽大心細的性格是連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忍不住贊歎的。

所以無論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戰爭,只要戰場有需要,毛主席和周總理總是第一個想到陳赓。

所以從新中國建立開始,陳赓一直在西南和東北之間來回奔波,他既要幫助越南共産黨爭取獨立,在彭德懷回國修養後還要頂替他指揮志願軍作戰。

結果在朝鮮半島前線還沒有待多久,一紙調令把他叫回中央。

“建學校?”

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後,陳赓忍不住震驚道:“如果是行軍作戰,我還了解一些,但是我怎麽懂教育上的事情呢?你們要是有好的人選,我可以給他打下手。”

毛主席和周總理對視一眼,兩個人不約而同的笑著說道:“你就是全軍最合適的人選。”

積勞成疾

其實從建國之後,毛主席就一直想要建立一所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軍校。

尤其在與聯合國軍作戰過程中,他們深刻意識到雙方在戰略體系以及武器裝備上的差異。

所以毛主席找到周總理,打算建立一所軍工研究和軍事人才培養兩開花的學校,爲新中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軍事人才。

而且毛主席也很清楚,雖然如今中蘇關系融洽,但中國並不能一味的依靠蘇聯,如此以來會讓一個國家喪失鬥志,任人擺布,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一定要研究屬于自己的新式武器!”

周總理聽了之後感慨萬千,他10分贊同毛主席的想法,而且軍校的建設和軍隊現代化改革息息相關,也是新軍隊建設的重要一環。

但是由誰來擔任這個軍校的校長?

毛主席和周總理一時之間有些發愁。

深思熟慮之後,周總理突然站起來說:“找陳赓啊。”

相比于草莽出身,沒有讀過幾天書的將軍,陳赓好歹算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他讀過正規的軍事學校,軍事理念也10分先進。

如果只是單純找一個懂教育的人,恐怕無法兼具軍校的剛硬和果決,陳赓可以將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于是毛主席聽完之後立刻把陳赓叫了回來。

既然毛主席和周總理這麽信任自己,陳赓毫不扭捏的答應下來,他親自到哈爾濱去選取校址。

爲了能夠完成中央交托的重任,從建設圖紙的規劃,到師資力量的配備以及教學工具的添置,事無巨細,陳赓都要親自過目,甚至還把自己攢了多年的家底投了進去。

在陳赓的辛苦努力下,哈軍工終于在萬衆期待下建設完成,因爲共和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質的軍事人才,自主研發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眼看著取得的成果越來越豐碩,陳赓卻在這個時候突然病倒了。

1957年,司機照例在陳赓家門口等候。

今天首長要到大學去開會,確定的時間是早上7:30。

然而時間到了,陳赓卻遲遲沒有出門,正當老陳疑惑不解的時候,陳赓的小兒子突然從客廳裏跑出來,拉著他的手說道:“叔叔,你快去看看吧,我爸暈倒了。”

司機趕緊飛奔到客廳,結果看到陳赓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他急的滿頭大汗,抱著陳赓就往醫院跑。

經醫生診斷,陳赓是心肌梗塞,醫生建議不要操勞,臥床靜養。

毛主席和周總理要暫停他的工作,陳赓從醒了之後就堅決不肯答應,哪怕躺在病床上被妻子24小時盯著,他還是想方設法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那段時間學校裏事無巨細還是要向他彙報,他俨然把病房當成了第二個辦公室,周總理和彭老總勸了無數次都不管用。

結果病情剛稍微有些好轉,照顧他的人一個沒看住,他就獨自跑回學校去繼續工作了。

到了1959年,陳赓的身體每況愈下,周總理和彭老總實在心疼,所以才有了開頭的這個決定。

結果陳赓雖然嘴上答應了,但批文件,改報告的事情一樣也沒少幹,最終于1961年與世長辭,年僅58歲。

老戰友們聽說之後淚流滿面,痛心不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