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有3類城市房價或“大幅下跌”,你所在的城市屬于嗎?

房産新談 2024-02-25 02:14:14

房子,這生活的基石,對現代人來說,其重要性無需多言。隨著房價不斷攀升,它甚至與年輕人的愛情和婚姻緊密相連。租房雖能解決短暫的居住需求,但租房者卻往往難以享受教育資源、醫療保障等公共福利。家的感覺,那份歸屬與安全,是租房生活難以替代的,這也是許多租客最終選擇購房的原因。

然而,房價的飛漲讓許多購房者望而卻步。2023年底,全國平均房價達到9600元/平方米,與2020年持平。據上海易居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100城和50城的平均房價收入比分別爲9.2和13.3,意味著一個位于50城的家庭,若想購置一套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地工作整整13.3年。

這一數據揭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房價之高已經觸及了許多人的承受極限。許多剛需購房者不得不傾盡自己和家庭的積蓄,甚至背負長達幾十年的沉重房貸,購房壓力之大可見一斑。因此,人們普遍期待房價能夠回歸合理水平,讓更多人能夠圓上購房夢。

近年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持續實施,房價走勢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這得益于“房住不炒”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住房資源的逐漸過剩。目前,許多城市的樓市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新房庫存不斷攀升,二手房市場也呈現出挂牌量激增的態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揭示,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已超過40平方米,這一數值甚至超越了歐美發達國家城鎮居民人均33平方米的住房標准。同時,央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家庭中,高達96.86%的家庭已經擁有了住房,且戶均超過1.5套。這一數據無疑昭示,我國住房資源的總體狀況正趨向過剩,而新建商品房的持續入市,預示著未來住房過剩將成爲新常態。

值得一提的是,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新建商品房的庫存量已突破5億平方米,這一數字已逼近2014年的樓市庫存水平。過去房價持續上漲的背後,主要驅動力在于人們對住房的巨大需求以及部分投資客的炒作。然而,隨著住房資源的過剩和國家對樓市調控政策的逐步收緊,市場態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房住不炒”的長期政策導向下,衆多投資客正逐步撤離樓市,而剛性需求者則更加理性地以居住爲目的購房。這種變化預示著未來房價將呈現分化趨勢,不僅因房屋品質而異,更會因城市的發展狀況而有所區別。特別是在那些住房資源嚴重過剩的城市,隨著供需關系的轉變,房價很可能步入下跌通道,未來十年內可能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那麽,哪些城市的房價可能會遭遇下跌呢?在筆者看來,以下三類城市值得警惕。

1、第一類:住房資源嚴重過剩,空置率高的城市

在炒作的喧囂聲中,房子始終扮演著居住的角色。人口,這一堅實的基石,支撐著房價的起伏。但如今,衆多城市卻陷入了住房資源過剩的漩渦,空置率令人咋舌。隨著國家調控政策的不斷加強,房價已趨于平穩,房産投資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當前,無論是新房市場還是二手房市場,都面臨著嚴重的供過于求局面。在這些住房資源嚴重過剩的城市中,供需關系嚴重失衡,樓市已全面進入買方市場。這意味著,房價將逐漸回歸其合理水平,由實際的供需關系所決定。

第二類:房價遠超居民承受能力的城市

盡管某些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仍值得期待,但當前的房價已遠遠超出當地居民的實際承受能力。以廈門爲例,2020年底的房價收入比已高達30以上,嚴重脫離了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2017年,當廈門房價達到巅峰時,曾引發了一次大幅回調,使許多投資者陷入困境。同樣,北京周邊的燕郊、香河、涿州等城市,雖然發展潛力不容小觑,但房價已被過度炒作,與當地居民的實際收入嚴重脫節。

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收緊,這些城市的購房者逐漸局限于當地居民,房價失去了外部支撐。如今,環京樓市的房價已普遍大幅下跌。此外,還有一些城市不僅發展潛力有限,房價也已嚴重虛高,尤其是大部分三四線城市。許多小縣城的房價已飙升至七八千元一平方米,遠遠超出了當地居民的實際購買力。

然而,隨著舊改政策逐步取代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將失去大量資金的支撐。這意味著,無論這些城市的發展潛力如何,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價都將面臨回調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性的購房者將更加注重房屋的實際居住價值,而非盲目追求投資回報。

第三類:經濟不行、資源枯竭、人口流失嚴重的城市

城市的興衰與其經濟實力緊密相連,經濟實力成爲吸引人口的強大磁力。曾經,大慶、阜新和鄂爾多斯等城市因石油和煤炭産業的繁榮而聲名遠揚。然而,隨著資源的日漸枯竭,這些城市的經濟也步入了寒冬。沒有穩固的産業支撐,它們難以給予當地居民穩定的工作機會,更難以吸引外來人口駐足。因此,這些經濟萎靡、資源枯竭的城市,如今正深陷人口流失的困境。

住房是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的避風港,而人口流失則預示著未來住房需求的縮減。對于那些人口流失嚴重的城市,住房資源的過剩問題將愈發嚴重,甚至在某些城市,樓房的數量已經超越了人口的數量。面對這樣的嚴峻現實,未來這些城市的房價可能不僅會下跌,更有可能遭遇房屋滯銷、難以出租的寒冬。

在以後的日子裏,上述三類城市的房價極有可能會經曆一次調整,而這背後的主要推手,無疑是供需關系的轉變。目前,我國的住房資源已經逐步超越了市場的需求,形成了一種供過于求的態勢。隨著我國房地産市場的迅猛推進,住房資源的過剩問題日益凸顯。同時,長期以來,“房住不炒”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的購房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原先以投資爲主導逐漸轉向以居住爲核心。因此,這種購房觀念的轉變促使房價開始走向分化。

對于准備購房的朋友們來說,選擇不再僅僅是關注房子的品質,城市的選擇同樣重要。那麽,你認爲哪些城市的房價可能會迎來下跌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見解。

1 阅读:341
评论列表
  • LDH 1
    2024-02-25 16:33

    未來5~10年之內,所有的房價都要下降,只是降幅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