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造車的“幸福煩惱”:問界成最大金字招牌,卻不易在智界身上複制

林言 2024-03-15 20:20:32

【導讀】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華爲造車在當今中國車企中所享受到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上還是拜問界汽車所賜。

即便成功可以複制,但未必能成功粘貼。憑借智能駕駛技術,華爲造車介入國內各大車企的造車業務,似乎有愈演愈烈之狀。

2月19日,北汽藍谷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與華爲智選模式合作下的首款車型計劃在今年投放市場,這款車型定位于高端智能轎車。

2月22日,東風汽車官宣,近日東風旗下猛士科技與華爲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動實現各自領域的産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建立共促發展、互利共贏的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共建智能汽車産業生態,助力民族品牌向上。有分析認爲,此次東風猛士與華爲的合作,或將采用HI模式。

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曾在2023年的智界S7發布會上公開表示,除了長安汽車之外,華爲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並希望中國更有實力的如一汽等車廠來共建、參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産品。

余承東還強調,華爲智選車業務已升級爲鴻蒙智行,除了與賽力斯、奇瑞合作的問界、智界外,與北汽、江淮合作的“界”字品牌車型也在路上。這些“界”字品牌都將統一到鴻蒙智行之下,智界S7上市之後,與問界M7、M9並排在華爲鴻蒙智行門店中,鴻蒙智行官網也以問界、智界來區分。

在與賽力斯合作之前,華爲造車更傾向于與國內頭部汽車集團——上汽集團達成合作。然而2021年7月,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股東大會上公開拒絕采用華爲自動駕駛技術,並稱:“上汽若與華爲合作,那麽,華爲的自動駕駛技術就是靈魂,上汽制造的汽車將只是軀殼,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陳虹的“靈魂論”言論一經傳出,自然惹得華爲方面不高興,事後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稱,“華爲的大腦和靈魂是有限的,不能爲所有車裝上靈魂。華爲需要嚴格選擇自動駕駛夥伴。”

“求婚”被拒,只能另覓佳人。于是,華爲造車重新選擇合作夥伴,不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先後與賽力斯、長安、奇瑞、北汽等車企展開自動駕駛合作。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華爲造車與賽力斯合作打造的品牌——問界汽車大獲成功,替華爲造車掙回了顔面,也算是對被當年上汽“打臉”的最好回應。

被華爲深度賦能的AITO問界,長期占據賽力斯汽車總銷量的70%以上。2022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3.51萬輛,同比增長225.9%,其中問界系列車型自2022年3月開啓交付後年銷超7.5萬輛,成爲銷量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可是,2023年上半年的問界汽車銷量增速非但沒有提升,反倒呈現走低態勢,問界M5、M5 EV、M7車型累計批發銷量僅有23246輛,其中問界M5銷量過萬,問界M7銷量不甚理想,6月僅售出432輛,甚至M7銷量在去年4-8月的連續5個月裏都未過千輛。

陷入進退兩難的華爲造車,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2023年9月12日,華爲豪擲5億元投資改造推出的全新問界M7宣布上市,售價區間爲24.98-32.98萬元,與同品牌中型SUV問界M5居于同一價格帶,上市首月累計大定突破6萬輛,上市45天大定破7萬輛,上市50天累計大定超過8萬輛,上市4個月大定已超13萬輛,創了大定記錄天花板,自然也帶火了問界汽車整體銷量的增高。

2023年,問界汽車完成銷量99117輛,目標完成率94%。因有華爲智選技術加持,全新問界M7在去年12月交付了20611輛,全年累計交付94380輛。

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問界汽車以58094輛的優勢領先理想汽車的51416輛,連續兩個月占據新勢力銷量排行榜冠軍,也是今年第二次反超理想汽車。其中,2月新M7銷量爲18479輛,累計銷量超過10萬輛。值得一提的是,問界新M7累計大定突破15萬輛。1月份,全球電動車銷量榜單顯示,問新界M7位列第四。

對華爲造車來說,問界汽車順利晉級造車新勢力頭部品牌,已是智選車模式最大的金字招牌,爲其聲譽建立及吸引潛在車企合作拔得頭籌。

由于問界汽車的成功,智選車模式自然成爲目前華爲在汽車業務上落地相對迅速、成熟的模式。僅就目前來看,升級爲鴻蒙智行的智選車模式下主要有四個“界”字輩,即賽力斯的問界、奇瑞的智界以及北汽的享界、江淮的傲界。

據悉,除了整裝待發的享界、傲界,華爲還先後注冊了尊界、擎界、韻界、大界、尚界、幻界、騁界、耀界等“界”字類中文商標。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華爲造車在如今的中國車企中所享受到的江湖地位,很大程度上還是拜問界汽車所賜。無疑,問界爲華爲造車營造並迎來了“門庭若市”在大好局面,然而市場的疑問也隨之而來。

與問界新M7上市後逆勢翻盤,重回主流市場的際遇不同,華爲造車後續官宣的新合作項目智界汽車,是華爲智選車業務向外擴張的關鍵一步,雖關注度頗高,怎奈智界S7面臨交付難題,始終難以破解。

2023年11月28日,華爲發布智選車業務模式下的首款純電動轎車——智界S7,這是智界品牌的首款産品,也是華爲與奇瑞在智選車模式下合作首款車型。

截至去年12月底,智界S7的大定量已超過1萬輛,更有線下門店單日下定數量破百。由于交付難産原因,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智界S7銷量只有115輛、784輛、604輛、794輛,與訂單量無法匹配也相距甚遠。

智界S7交付難産原因盡管各種各樣,但傳聞中所提及的“華爲對奇瑞沒有基本尊重”,或許並非完全空穴來風。有業內人士指出,在造車業務上,華爲的確想主導新車的全過程,但是在跟奇瑞、長安這類具備規模優勢的企業合作中,他們同樣不想只當配角,在産品主導權爭奪以及不同公司管理風格、文化上的沖突在所難免。

甘蔗沒有兩頭甜。一方面,問界品牌是華爲造車取得的第一個成功,自然也希望將鴻蒙智行模式成功複制到其他品牌上,另一方面智界品牌的首款車型S7,似乎與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出入。

從與華爲合作的深入程度來看,奇瑞與賽力斯扮演的角色並不相同。問界品牌中,賽力斯除了負責生産制造環節外,還另外有團隊負責問界車型的銷售、售後環節。奇瑞並不負責智界品牌的渠道和售後,均由華爲負責。

朋友圈持續擴大的華爲造車,以問界這一金字招牌四處吆喝,當然希望更多車企與己合作,“共赴愛河”。截至目前,華爲官宣合作品牌已經高達8個,共打造車型十余款,但是智界S7的交付難題卻成爲其揮之不去的陰影。

此外,問界汽車的虧損情況,也是其他車企決定是否與華爲造車合作的一個觀察窗口。

1月24日晚,華爲智選車業務深度合作夥伴賽力斯汽車公布2023年業績預告:營業收入預計實現355億元到365億元,同比增長4.09%到7.02%;淨利潤虧損21億元~27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46億元~50億元。

如果只看扣非淨利潤,2019-2023年,5年賽力斯合計扣非淨利潤爲虧損148-152億元。毋庸諱言,和華爲造車合作前,賽力斯一年還能賺幾千萬。坊間關于賽力斯“失去靈魂”,淪爲“代工廠”的質疑一直不斷。

“華爲首先要活下去,也要提高活下來的質量”。以林言之見,華爲造車的智選車模式值得提倡,但關鍵還得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要過多地與合作車企“搶戲”,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車企的需求,如此合作才會長久,銷量與盈利才有保證。

或許,華爲造車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前行。

0 阅读:2563
评论列表
  • 2024-03-16 17:11

    華爲造車了嗎?問界不是東風小康嗎?繼續吹

    情義擔當 回覆:
    頂不住人家這個東風小康大賣呀,現在還有越賣越火的趨勢
    雲天下 回覆: 情義擔當
    繼續吹,謠謠領先
  • 2024-03-16 08:51

    以爲華爲很牛逼啊。像奇瑞長安這樣的的企業和塞力斯一樣啊。搞個APP到處宣傳自己。車企賺點辛苦錢。大頭都讓不生産車只生産APP的拿走了。誰願意真心合作

    情義擔當 回覆: Jeff
    對的,行業百草枯,專殺雜草
    Jeff 回覆:
    行業百草枯
  • 2024-03-16 21:09

    武漢315問題車展問界排在榜五,然後一堆粉絲說某爲不造車[無奈吐舌]

  • 2024-03-20 17:07

    汽車這東西可靠性很重要 只有經過市場檢驗才是王道 希望三年以後華爲不要翻車

  • 2024-03-16 05:13

    複制粘貼都可以做。可誰又能像賽力斯那樣,敢于脫胎換骨呢?

  • 2024-03-21 21:35

    華爲應該造隱身戰機,航母,火箭,遙遙領先

  • 2024-03-21 09:08

    只有賽力斯完全能把一切交給華爲來決策、管理,其它車企不行,也就是說,華爲與賽力斯才是珠聯璧合,只有賽力斯與華爲是患難之交,才能得到華爲的全力回報。

  • 2024-03-17 10:12

    百界齊發,界界相爭,最終誰得利?

林言

簡介:汽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