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埃安“夠狠”!接盤廣汽三菱後,騰出手來開始對付“銷量”

林言 2024-03-25 16:08:42

【導讀】發展到如今規模且曆盡艱辛的廣汽埃安,其整體實力以及多年征戰新能源市場的磨砺,已然成爲行業的一支勁旅,更重要的是其在多項技術上均實現了全球首創與引領。

3月20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會同意公司將湖南智享汽車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智享公司”)100%股權協議轉讓給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汽埃安”),轉讓價格確定爲1.91億元(以經備案的評估結果爲准);同時同意廣汽埃安受讓智享公司100%股權,並向其注入資金18.58億元。資金來源由廣汽埃安自籌。

智享公司原名廣汽三菱,是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的中外合資企業,成立于2012年。2016年,歐藍德由廣汽三菱正式國産,由此帶動品牌整體銷量邁上全新台階。然而經曆了短暫的巅峰時刻,廣汽三菱2019年就走上了下坡路。在年度銷量經曆“四連降”之後,2022年全年只售出新車3.36萬輛。2023年,市場多次傳聞某日系合資品牌將退市,廣汽三菱多次下場辟謠,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市場的洗牌。

如今,廣汽埃安斥資20.49億元正式接手廣汽三菱。據了解,廣汽埃安目前産能爲40萬輛/年。廣汽方面曾經表示,廣汽埃安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産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産。建成後,廣汽埃安將形成基本産能60萬輛/年,爲埃安實現2025年産銷100萬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在林言看來,接手廣汽三菱工廠後,産能問題倒不至于成爲廣汽埃安的關鍵問題,問題在于銷量才是廣汽埃安需要面對的。

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廣汽新能源的廣汽埃安,在2020年脫離廣汽乘用車,正式宣布獨立。品牌年銷量也從2018年的2萬輛、2019年的4萬輛,一路暴漲到2022年的27.1萬輛。2023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達到480003輛,同比大幅增長77.02%。有報道稱,廣汽埃安2024年銷目標爲80萬輛。

2023年,廣汽埃安的年銷量目標爲50萬輛,實際達成48萬輛,年銷目標完成率96%,雖然未能如期完成“保50萬挑戰6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但已大幅領先行業水平。要知道,去年業績非常突出的比亞迪汽車,實現銷量302萬輛,目標完成率爲100.8%;銷量表現出色的理想汽車,實現銷量37.6萬輛,目標完成率125.3%。即便關注度很高的問界汽車,目標完成率也只是94.3%。

數據顯示,廣汽埃安在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銷量分別達42,003輛、60,033輛、120,155輛、271,156輛……幾乎每一年的銷量數據都在翻倍。而這一銷量數據背後,也折射出了廣汽埃安在技術儲備領域方面的成功以及整個企業轉型的成功。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以來,廣汽埃安的銷量表現似乎與市場預期産生差異。根據廣汽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2月廣汽埃安實現銷量爲10006輛,同比大幅下滑66.74%;而在今年前兩個月,廣汽埃安的累計銷量僅爲21011輛,銷量大幅下滑了45.13%。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2023年,廣汽埃安絕大多數的月銷量都多于理想汽車,可惜從去年11月起,就已被理想汽車趕超,其11月、12月銷量分別爲38804輛和41956輛,而理想汽車爲41030輛和50354輛。 此外,背靠華爲的賽力斯汽車的問界品牌銷量也呈現直線上升態勢,今年1-2月累計銷量爲58094輛,同比增長627.1%,在一衆新能源廠商中尤其耀眼。同樣,排名第二的吉利,同比增長212.8%,僅次于賽力斯,而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同比增長均超過100%以上。

如果所傳的廣汽埃安的80萬輛年銷目標屬實,等于是在去年銷量基礎上增加了66%,而月均銷量達6.7萬余輛,對廣汽埃安無疑是巨大挑戰。爲達成這一目標,廣汽埃安已提前布局部署,至少在産能保證沒有任何問題,包括將廣汽三菱工廠改造後,廣汽埃安將形成60萬/年的基本産能、沖刺70萬/年。

當然,廣汽埃安也深知自身的“短板”,包括品牌高端化之路還在探索、銷量增長空間有待挖掘等。

旗下昊鉑品牌,自誕生以來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知名度,昊鉑SSR憑借炫酷的超跑造型吸睛無數。然而,昊鉑在銷量端的表現與知名度難以匹配,品牌向上仍處于“蓄能”階段,2023年全年銷量僅爲5000余輛。外界普遍認爲,之前都覺得比亞迪仰望U8售價過高,沒想到廣汽埃安昊鉑SSR超跑上市價,竟然以128.6萬元起,遠遠高于U8豪華版的售價109.8萬元。

此外,曾被廣汽埃安引以爲豪的網約車市場,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呈現逐步飽和態勢,或多或少影響了廣汽埃安後續的市場表現。據媒體統計,在2023年賣出的85萬輛網約車新車中,廣汽埃安以近22萬輛位居第一。而讓廣汽埃安感到糾結的是,一方面網約車擴大了自身的汽車銷量,另一方面因網約車銷量的提升,也制約了品牌的提升及個人用戶的購買。

進入2024年,行業內卷進一步加劇。比亞迪在2月份春節假斯率先開啓新能源汽車價格戰,並快速引發一波“降價潮”,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啓源、哪吒、吉利、理想、小鵬等車企紛紛跟進,下調售價。3月以來,價格戰持續升溫,又有十余家車企宣布降價或開啓限時優惠。而2月份沒有跟進降價的廣汽埃安,直到3月才開始降價促銷,3月3日,廣汽埃安宣布,AIONYPlus星耀版車型上市,售價9.98萬元;3月5日,AIONSMAX星瀚直降2.3萬元;3月7日,AIONVPlus全系至高官降2.3萬元。不得不說,響應速度多少還是慢了一拍,對銷量拉動略有延滯。

林言以爲,廣汽埃安前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然而在問界汽車、理想汽車的持續進擊和趕超下,加之廣汽埃安可能因其內部整合或營銷策略的調整與變化,才使得其步子較前放緩。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發展到如今規模且曆盡艱辛的廣汽埃安,其整體實力以及多年征戰新能源市場的磨砺,已然成爲行業的一支勁旅,更重要的是其在多項技術上均實現了全球首創與引領,對企業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短期內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對廣汽埃安來講,都是發展中必須經曆的陣痛,不是大不了的事。接盤“廣汽三菱”後的廣汽埃安,想必在産能有了保證後,下一步將會持續關注並發力銷量的提升。

0 阅读:0

林言

簡介:汽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