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秦」,在統A級家轎的天下

陳文俊Sam 2023-07-24 10:59:36

在我所工作的深圳,幾乎每一個停車場,都能見到比亞迪「秦」。

能在深圳經常遇見「秦」,除了比亞迪的大本營本來就在深圳有本土優勢外,這款車的消費者認可度也很不錯。

在我寫這篇博文前,我問了下身邊的幾位「秦」車主,得到了不少對車的評價,當我問到「這款車會推薦給其他人嗎?」的時候,得到的大多數答複是「會的」。

2023年6月,比亞迪公布當月25.3萬輛的銷售總量,其中「秦」在當月以44239輛成爲比亞迪王朝網,乃至整個比亞迪乘用車的銷售巨頭之一。截至2023年5月,「秦」家族累計銷售100萬輛。

我們不妨延展一下,爲什麽「秦」能成爲百萬家轎?

首先說一個環境背景,大約是在5年前,中國A級轎車銷量榜單的前三都是合資品牌,日産軒逸、豐田卡羅拉、大衆朗逸,這三款車不僅品牌在中國市場運營多年,並且擁有強大的渠道滲透率,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下沉市場都有渠道網絡。

而在我國,購車預算在20萬元以下的人群占80%,這剛好也是A級轎車的主要價格區間,這種客觀環境給予了合資A級車一個滋潤的條件,因而本來有著「品牌光環」合資A級車也就能順利霸榜。

但這種局面隨著自主品牌的技術迸發發生了改變,具體來說,從中國車企全面進入新能源賽道開始,留給合資品牌的時間就不多了。

有一個比較顯性的市場洞察,A級車的消費人群不僅龐大,且對用車的經濟性要求較高,我曾經在一個300人的某車友群裏觀察,裏面最受歡迎的話題就是「油耗」,車友間喜歡交流省油經驗,時不時展示車的百公裏油耗,油耗越低,越是因爲「控油神腳」而被群友佩服。

男人間莫名其妙的勝負欲。

2008年,比亞迪在一輛當時還不是那麽起眼的F3上實現了第一代DM混動技術,這款車可以說是現在「秦」的祖先,也是比亞迪超級混動的鼻祖。雖然技術上還處于在摸索階段,但動力架構已經有了後來超級混動技術的雛形,爲後來年推出的 DM2.0 提供了技術基礎。

說車型大家可能沒印象,看車尾我估計大家就知道我在說哪款車

「秦」被大面積應用在商用車市場也是在 2013 年這代開始。網約車是最追求燃油經濟性的交通工具,網約車師傅的選擇不會說謊,「不到四分錢一公裏」的燃油經濟性,讓「秦」成爲了當時和卡羅拉的強勁對手。

也就是這時候,當人們在珠三角打網約車,打到車尾有著一串亮爆眼尾燈的秦DM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但比亞迪「秦」的目標市場並不是網約車,被用在網約車只是因爲車省油,不過也是這個時候,「秦」取代合資A級車地位已經苗頭,這時候的「秦」在市場口碑上也賺足了知名度。那怎樣才能讓「秦」獲得家庭用戶選擇呢?車型細分出來,配置、性能都升級起來。

第三代DM技術的「秦」在燃油經濟性上已經發展相對成熟,在這一代車型裏,比亞迪還爲車型增加了 BSG電機,並且采用P0+P3的混動架構,來解決上一代車型在低油耗狀態下的平順性問題,提升了行車品質。

加之國內綠牌政策也從這一代車型開始,許多等藍牌指標的消費者紛紛轉到綠牌,這種客觀條件給了「秦」爲代表的一系列新能源A級車很大機會。

但當時混動車在市場普遍都有偏貴的刻板印象,「秦」也不例外,13.69萬元的起售價雖然不到離譜的地步,可跟合資品牌比,比亞迪作爲自主品牌,這個定價偏高了。

我們現在見到、也是當下最成功的一代「秦」,是用了DM-i超級混動技術的車型,這是近3年比亞迪更新的新技術。

此時的比亞迪做了幾件事:

第一,參考了「漢」設計上的成功,將設計運用在「秦」車型上,統一王朝網的設計風格;

第二,下放DM-i超級混動,用刀片電池+電機替換原來老混動架構,車輛支持混動和純電行駛;

第三,推出Pro/Plus車型,增加空間和優化乘坐品質;

第四,降價

本來「秦」家族在第三代 DM 技術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靠經濟性積累了不少的聲量,第四代DM-i技術一經問世便將車型的使用經濟性下降比日系更低。而後期「漢」家族問世後,車型設計更是刷新了人群對比亞迪設計認知。

在如此一套組合下,擁有DM-i混動技術的「秦」迅速成爲15萬內最值得買的A級轎車,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較發達的城市,幾乎每個停車場都能見到至少一輛比亞迪「秦」。

前面我不是說到混動車偏貴的刻板印象嗎?2023年上半年推出的9.98萬元「秦PLUS DM-i」冠軍版,更是被視爲比亞迪對合資品牌的「絕殺」。

9.98萬,買不到一輛有大屏幕、座椅按摩、車載冰箱的車,但能買到一輛日常通勤可以充電、每公裏油耗比日系低、空間不小、配置不錯,天熱有空調、下雨能遮雨的「秦DM-i」。而這些在消費電子市場裏被稱爲性價比高的配置,剛好也切中了10萬元A級車消費者的痛點,這個市場占全中國汽車消費總量的80%。

究其根本,比亞迪能將「秦PLUS DM-i」降至9.98萬元,主要是歸功于其自有的研發能力和供應鏈合作。傳統車企通常會以主機廠的形式進行采購、生産,但這種做法並不能幫助企業實現降本提質,當供應鏈成本上漲時,車輛定價便會上漲,使得車企處于被動狀態。

而比亞迪,則是通過自研的方式解決整車成本的問題,譬如DM混動和刀片電池,使用的是自研開發的形式解決混動車型的核心動力問題,打破過往混動技術僅在日系、歐系車企使用的局面。

又如新能源車中的三電系統,比亞迪也通過自主研發的方式攻克新能源車的動力難題,並構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産業鏈,繼而實現對整車的質量升級和車價下調。

根據比亞迪官方數據介紹,比亞迪通過「技術魚池」的方式進行自研技術積累,目前擁有11大技術研究院、6.9萬人的研發團隊和2.8萬項授權專利,累計已投入上千億元研發資金。

如今,比亞迪自研技術除了對自家汽車使用外,也對日系轎車進行代工。2023年上市的豐田bZ3便是采用豐田e-TNGA架構和比亞迪三電系統的車型。

以小見大,縱觀整個比亞迪「秦」的發展史,我們其實不僅能看到這款車的變化,也能看到比亞迪在企業格局和技術上的成長。隨著第100萬台「秦」家族車型下線,比亞迪已經成爲了中國A級轎車市場的王者,然而比亞迪的版圖早已不局限于中國市場,在大洋彼岸,以比亞迪爲首的中國車企們正蓄勢待發。

最後我想起今年在深圳車展問Jason的一個問題「比亞迪的冠軍版,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麽意思?」

Jason說,可能就是代表在這個級別裏,這款車銷量能到冠軍的意思吧。

0 阅读:88

陳文俊Sam

簡介:分享一些數碼、一些汽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