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債務超GDP後,距離破産還差一個烏克蘭

寄翠談商業 2024-03-22 03:02:56

非常缺錢的時候,各種問題就全冒出來了,喝涼水都塞牙縫。

英國現在就是這種狀況,日子難過得要死。

6月21日中新網報道,英國債務超過了GDP總量,高達100.1%,上一次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還是60多年前的事情,但那會兒的家底比現在厚實多了。

英國經濟學家曾經說:2023年,英國將面臨七國集團中最嚴重的衰退和最微弱的複蘇。他要知道這話正在變成現實,打死他都不會說了。

借債這玩意容易上瘾,因爲議員首相誰也不用挑擔子,借再多也無所謂,大不了發表一通激情高昂的演講,活躍一下氣氛。

反正英國政府沒錢了,橫豎都是借債,就看誰忽悠的本領更專業,畢竟打一戰、二戰就是靠債券頂起來的,借債這方面,也算英國人的優良傳統。

5月底,英國的食品通脹率達到了19.1%,是工業化國家中最高的。但英國的政客根本沒人在乎老百姓日子好不好過,連個改善食品物價的提案都沒有,那個印度裔首相也是滿世界飛,天天盡忙著關心澤連斯基,忙著在南海台海放狠話,到處作秀。

從2019年以來,英國的食品成本上漲了25%,甚至曝出有軍方人員和家屬跑去食品銀行接濟。

飯都吃不飽,各種不滿情緒就爆發了,蘇格蘭早就不想給英聯邦交稅,再加上選了個巴基斯坦裔話事人,跟那個印度裔的蘇納克完全尿不到一個壺裏,都想尿對方褲腿上。

今年以來,英國各地的遊行抗議活動越搞越大,街溜子也多了,跟美國的零元購比起來,英國街頭的打砸搶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好歹也是老牌帝國,家裏曾經闊過,兩次世界大戰把自己打殘廢以後,跟著美國到處欺負人,多少也能吃點肉渣,但總歸沒以前那個實力了,跟祖上比起來,生意越做越抓瞎,生活越過越倒退!

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的GDP總量在2007年以前有一波大增長,但2008年以後就停擺了,在震蕩中吃老本。

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0年的歐債危機全趕上了,被美國收割了一波又一波,美國死活不給英國人簽自貿協定。

英國加入歐盟本來是進來薅羊毛,發現薅羊毛也是有成本的,當歐債危機爆發以後,歐盟要湊份子救成員國,英國不幹了,死活不願出這錢,就耍賴鬧脾氣。到了2016年,英國琢磨著想吃席,又不想隨份子,轟轟烈烈搞脫歐,結果丟掉了歐洲這個大市場,日子更加難過。

脫歐以後,發現沒了關稅優惠政策,英國貨在歐洲大陸賣不動,從歐洲倒騰進來的貨反而多了,逆差降不下來,通脹也打不下來。據說當初梗著脖子堅定脫歐的一些英國人又後悔了,開始懷念他們在歐盟的好日子。

英國人不高興,歐盟也不高興啊,本來英國入夥以後就是拿歐盟當工具人,有蛋糕吃得比誰都快,有困難溜得比誰都早。比如,歐債危機爆發後,英國表面上參加了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別說提供財政援助,一毛錢援助都沒有,只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110億歐元的貸款就拍拍屁股走了,壓根兒就沒怎麽出過力。

脫歐以後,美國還給英國吃了一顆定心丸,說歐陸自古多蟲豸,誰跟蟲豸搞政治?能脫還不趕緊脫,脫完有我來支持,自貿協定咱倆簽,力氣一塊使。然後,換了四五個首相,自貿協定還在半空中懸著。

沒了歐盟這棵大樹的庇蔭,英國的經濟馬上出現各種困難,開始靠發債過日子。

倫敦是英國的金融中心,金融業也是英國的産業支柱,脫歐對這個行業打擊很大。英鎊貶值得相當厲害,超過了10%,本來10塊錢就能買的東西,現在得花11塊,甚至更多。

再一個就是人才流動受影響很大,在英國工作的歐盟人才一下就跑了20萬。設在倫敦的那些歐洲金融總部、公司總部、集團總部,也都搬回了歐洲大陸,拍屁股走人的時候,當然也帶走了資金。

兩方因素一疊加,英國的投資吸引力也急劇下降了。

前面說了,英國在貿易上占了歐盟的便宜,本來都是零關稅的産業和領域,現在得交關稅,好多英國企業就不往歐盟賣東西了,主要是賣不動,英國也沒啥不可替代的商品。

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披露數據,2021年,往歐盟出口商品的英國企業數量已經從之前的27321家減少到18357家,少了近9000家,對歐盟的商品出口總額比脫歐前的2018年少了200億英鎊,9000家企業。

200億英鎊已經不少了,要是把産業鏈上下遊都算上,能撬動的資金成倍翻,創造的就業崗位也是相當可觀的!

現在倒好,居然有一些英國人說吃不飽飯,社會開始出現動蕩了。

在英國的曆史上,蘇格蘭一直跟英格蘭就不對付,以前就打得很凶,英格蘭死活征服不了蘇格蘭人的心。電影《勇敢的心》就是講蘇格蘭反抗英國統治的故事,那個賊能打的主角兒叫威廉·華萊士,是蘇格蘭獨立戰爭中的標志性人物,真實存在過的。

直到今天,華萊士依舊被蘇格蘭人視爲民族英雄。

2014年,蘇格蘭搞了一次全民公投,45%的人支持獨立,差點沒把英國政府嚇半死。多數蘇格蘭人是堅定的“留歐派”,英國一脫歐,蘇格蘭那邊就炸窩了,蘇格蘭産的農産品沒獲得歐盟的認可,還要增收關稅,天天痛罵英國政府不務正業。

再加上疫情管控不力,小金毛壓根兒就沒像樣搞過疫情防控,當時英國是第一個躺平的歐洲國家......

各種新仇舊恨攪合在一起,蘇格蘭人嚷嚷著要再投票脫離英國搞獨立,可英國政府不敢接話呀。公投是攪屎棍用來拆散他國的手法,結果被自己家的蘇格蘭人玩上瘾了。

2023年3月29日,蘇格蘭新的首席大臣上任,這位大哥上任之前就信誓旦旦地說“我要動用‘一切必要手段’把英國給拆了。”百年前的英國人在拆分印度的時候,有想過會面臨今天的局面嗎?

幾乎是同一時間,印度後裔當上了英國首相,巴基斯坦後裔成了蘇格蘭的話事人......先不說印巴之間仇恨怎麽樣,您看這二位啥時候見過面、唠過嗑?所以說,未來三五年裏,我們很可能將見證英國四分五裂的曆史。

逮著機會就想鬧獨立的,可不止蘇格蘭,還有北愛爾蘭。

祖上都是海盜,誰也不服誰,北愛爾蘭也一樣,從來就沒服過英格蘭、英聯邦的統治。

以前的英國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看這個地域性的名字,誰都明白,人家英格蘭強拉倒黴鄰居入夥,說白了就是英格蘭強行吞並的。

一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19年,北愛爾蘭一看英國丟了半條命,覺得獨立機會來了,毫不猶豫、勇猛地發動獨立戰爭......英國難受得要死,雙方簽訂了條約,把愛爾蘭島一分爲二,歸英國的部分就是現在的北愛爾蘭;

1949年,另一半愛爾蘭也是要死要活的,英國咬碎牙往肚裏咽,被迫承認這部分獨立,也就有了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

獨立歸獨立,但愛爾蘭和北愛爾蘭這倆也不合,在歐盟裏過日子的那會兒,它倆的矛盾緩和了不少,主要是做生意沒關稅壁壘,人員也能自由流動。

自從英國脫歐以後,貿易壘回歸到從前,老毛病又犯了,兄弟間少不了口角。英國政府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你倆別鬧,原來啥樣現在還是啥樣,但北愛爾蘭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之間就不行,得設立貨物檢查站。

我看這解決方案挺好,借用關稅拿捏北愛爾蘭,又間接承認這個地區的高度自治權。但北愛爾蘭覺得吃虧了,貨物不流通,經濟下滑,通脹飙升,就天天不給英國政府好臉色看。

那只能接著談,扯了好幾年也沒扯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影響了英國內部的貿易流動,還加深了北愛爾蘭與各地區之間的矛盾。

整個英倫群島一共就四塊地兒,一個鐵了心要獨立,還有一個怎麽哄都不高興,換首相就跟兒戲一樣,正事兒一件沒幹,老牌帝國活成今天這個樣子,英國的經濟能好嗎?

英國政府倒是一直惦記著美國給它承諾的那顆定心丸——自貿協議。但是,英國脫歐以後,美國再沒提起過,忘得“一幹二淨!”

理論上說,美國人什麽德行,他英國人不用照鏡子都清楚,說白了就是英國落魄了,沒多少值得美國用來交換的價值了。

美國不給簽,英國是真急了!趕緊找各種圈子加,今年3月份要求加入CPTPP特別積極,總算喘了口氣。

表面上看,英國經濟持續掙紮的原因是脫歐造成的,我覺得更深層次的原因,主要還是英國的身子骨實在是太“虛”了,但嘴巴死硬,還想揮舞攪屎棍,顯然是沒人會給他臉。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英國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達到了79.3%,其中金融服務業占比7.2%;在2008年那時,制造業的占比好歹還有12.2%,到2022年只剩9.2%了。

英國市場本身就是小體量,爲啥制造業還萎縮三分之一了呢?可以看出,脫歐對它的實體經濟傷害非常大,英國的制造業面臨著三大問題。

第一,英國制造業的自動化水平配不上它當下的經濟實力。《英國經濟史》作者、英國經濟學家鄧肯·韋爾登說:從2003年到2018年這15年時間裏,自動洗車機的數量下降了50%,而手動洗車工的數量增加了50%。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英國制造業的技術自動化程度低于其他同等富裕國家。

2020年,英國萬名産業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僅爲100個,平均機器人密度連斯洛伐克都不如,甚至還低于斯洛文尼亞。

其次,英國制造業的技術創新也比較落後。想搞創新,先得有雄厚産業基礎,科研經費也得不停地燒,還要依托大市場來消化。問題是,英國人兜裏沒幾個錢,嘴還挺賤,一張嘴就能把人給得罪,五常大國沒一個不煩他的。

堂堂日不落帝國混到今天,竟然混成一個街溜子,祖宗留下的家底兒折騰得沒剩多少了。

早在2015年之前,英國的全要素生産率FTP就經曆了連續三年下跌,從2015年到2022年,全要素生産率累計增長率只有可憐的1.6%,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說明在全球市場當中,英國那點制造業占比可有可無,真沒人稀罕的。

第三,英國極缺勞動力。2022年8月,英國工業聯合會和一家咨詢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四分之三的英國企業招不到足夠的工人。

幹活的人沒有,鬧事的、拿福利逍遙快活的人倒不少,經濟的停滯將讓英國難以承擔公共服務成本。

普通勞工短缺,熟練技工和工程師更缺。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6歲到24歲的年輕人中,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方面的受教育程度遠低于歐洲國家。近三分之一的制造業企業面臨技術短缺,只有38%的工人具備符合需求的技能。

自動化水平低、創新乏善可陳、勞動力和人才短缺,這三大原因導致英國制造業整體水平一路下滑。一旦遇到點社會經濟問題,制造業首先頂不住,衍生出來的各種金融服務業到底去服務誰呢?

制造業不是最賺錢的那個産業,但絕對比金融業更扛揍,不然美國也不會想方設法讓制造業回流了呀。

靠實業掙點辛苦錢,英國人是看不上的,也不願意幹,所以制造業才會加速萎縮。

在以往,英國依靠殖民地掠奪、金融投資所積累的財富,的確能支撐起高福利,贏得民心,也就有了在醫療保健、教育、社會保障、國防、警察、消防這些部門的公共服務方面的高支出。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國力衰退超乎他們的想象。比如2020-2021財年,英國公共服務的成本是10548億英鎊,在GDP中的占比高達44.7%!

每年支出只能漲,不能跌,跌了選民不高興,收入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靠發債死撐著,就看哪個倒黴蛋接盤時賭會不會崩。

英國總體情況就是這個鳥樣,制造業持續低迷,脫歐以後失去了歐盟這個大市場,多數的歐洲金融業也從倫敦撤離,恐怕英國人自己都不知道今後的路怎麽走,只能閉著眼跟著美國瞎折騰,政治經濟全都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作爲最積極的俄烏戰爭攪屎棍之一,英國人其實沒占到多少便宜,反被俄羅斯痛罵,威脅說要給倫敦送蘑菇蛋,窮盡一生瞎折騰的英國,現在只能靠借錢續命咯,距離破産,就差一個烏克蘭那麽遠。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趨勢之下,若幹年之後,英國大概率退回到中等經濟規模的水平,想要再一次站起來,並沒有那麽簡單。

原作者:解密狗

一位頭條視頻做得超級溜的大V

校編:秋雨戰歌(已授權)

0 阅读:0

寄翠談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