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産業可替代房地産?杭州的做法值得借鑒!

寄翠談商業 2024-03-22 03:02:46

一、汽車與房地産的“較量”

2023年,中國生産汽車3016.1萬輛,銷售3009.4萬輛,分別增長11.6%和12%,産銷量連續15年蟬聯全球第一。

重點來了——中國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坐上“全球汽車出口第一”的王座。

中國汽車行業在曆經幾十年的技術摸索中,終于走出了一條成熟路徑,以新能源電動車的技術,繞開了汽柴油車的技術壁壘。不到十年時間,中國汽車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不少強省圍繞電動車的産業鏈、供應鏈迅速爆發,生産線設立在國內爲主,根本不怕歐美打壓,美德日韓等汽車強國節節敗退。

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上,中國汽車人複刻了光伏産業的打法,完全處在遙遙領先的局面。

既然汽車行業蓬勃發展,能替代房地産行業成爲未來支柱産業嗎?

畢竟在一個大經濟周期裏,拉動經濟的角色是會轉換的。

從個人需求的角度來說,房子是剛需,也可以是投資。從1994年正式房改,1996年房價開始起飛,商品房就被賦予了強大的金融屬性。近三十年裏,創造了一大波造富神話。

時今,我們依然把關注的焦點,更多地放在房地産上,我們依然有著強勁的投資需求。

而汽車純粹是消耗品,是沒有金融投資屬性的。去年10月剛經曆過一波裁員的高合汽車,這兩天突遭停工停産,正在遣散鹽城工廠部分外包員工,以及上海體驗中心撤店消息,但依舊沒有掀起行業影響力。

也就是說,哪怕某個汽車廠家破産清算了,在大衆心口好像也泛不起大浪花,影響力實在有限,無法和房地産相提並論。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房地産涉及了設計、施工、建材、銷售和物業等直接關聯的行業多達70個,源源不斷地給這些行業提供了超額的經濟、投資價值。

也可以說,房地産是就業崗位倍增器。

根據中國統計局最新數據披露,2023年建築從業人數多達5253.8萬,各省從業者常有數百萬之衆,與房地産深度綁定的行業和就業不計其數。

汽車産業的優勢在于,百年來一直是市場擴張、技術叠代升級的過程。

它對國民經濟同樣非常重要,同樣涉及到研發設計、材料、電子設備、制造、銷售、燃料、保險、金融、租賃、維修等強相關的行業。

二、汽車能替代房地産嗎?

這兩個行業的最大區別,在于巨大的體量差距!汽車行業是萬億級産業,而房地産是是十萬億級的,建築地産行業可以無限批量複制,土地財政的暴增,滿足了地方經濟高速發展的投入需求。

那麽,汽車産業能這麽操作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制造業只能靠企業所得稅、消費增值稅獲得稅收。

兩個産業爲地方財政做貢獻的能力,一如了然。

全國房地産公司上萬家,各省市“雨露均沾”,百強地産企業的市場份額就占了半壁江山,自然能讓地方財政笑開顔。

但汽車行業的投入動辄300億起步,這是強省強市才能玩得轉的産業,利潤率又低得“屈指可數”,投資回報期長。

所以,不可能指望汽車産業,也像房地産一樣遍地開花。在中國多達9億勞動力面前,汽車行業幾百萬的就業崗位實在砸不出多少浪花。

三、杭州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所以說,汽車行業無法取代房地産,它扛不起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大旗。

但數字經濟能!

數字經濟到底是個啥?簡單點說,就是各種智能設備與移動互聯網集成的大平台,但凡能夠實現人機智能化交互的都算。

電動車也是數字經濟中的一個分支。

中國具備出海的數字經濟當中,傳音手機已稱霸非洲、Tik Tok已在美國發威、Temu(海外版拼多多)成了亞馬遜最大的競爭對手,Shein(海外版服裝平台)、遊戲原神等也非常火爆,還有成熟的基于大數據算法的移動支付、5G基站、遠程會診與手術、AI智能電動車、人臉識別設備等等。

這得益于二十年來,HBAT巨頭(華爲、百度、阿裏、騰訊)把互聯網開發到極致,不斷向人工智能領域探索,把大數據算法做到了極致。

數字經濟所涵蓋的領域,早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而今,一線城市都在拼數字經濟,尋找替代房地産的未來支柱産業。從發展現狀來看,做得最好的應屬杭州。

那麽,杭州是怎麽做的呢?

2023年杭州GDP剛破2萬億,去年剛批複爲第8個國家級都市圈,一年一個新高度。

早在2000年,杭州果斷選擇信息化爲主導方向,發力互聯網經濟,從而奠定了電商産業的“霸主”地位,低端制造業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

到2010年時,工業占比減少至47.3%;再到2022年時,已萎縮至30%,成爲第二産業占比最低的萬億級城市之一。但2023年杭州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已高達5675億,漲幅8.5%,在GDP中占比28.3%,再創曆史新高。

數字經濟已晉升爲杭州第一大支柱産業,比廣州高出一個千億量級。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杭州固定資産投資同比新增2.8%,工業制造業投資增長29.9%。其中高新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9.3%,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5%。

在細分領域,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73.3%、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27%、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2.4%、汽車制造業投資新增33.3%。

杭州錢江新城夜景

除了數字經濟先鋒阿裏巴巴集團(其全球總部在余杭),民企大華股份的智慧物聯也是全球領先,在A股上市的杭州企業多達227家,市值千億以上的有海康威視、榮盛石化等。

此外,批准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8萬家,實際利用外資規模穩居全國前列,世界500強、上市公司、跨國企業、國省級實驗室紮堆杭州。

這些高科技獨角獸組成杭州數字經濟龐大體系。

正因爲杭州布局前沿科技快人一步,這才有了今天的爆發力。

那麽,杭州的數字經濟之巅在哪裏?在余杭!

四、數字經濟成爲産業核心的頭牌

2023年,余杭區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1998.5億元,增長11.9%,總量和增速均居浙江省第一;地區生産總值接近3000億,也是全省第一。

數字經濟是余杭産業核心的頭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未來網絡、直播電商、數字文化、元宇宙等産業業態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的高度一再被刷新,設立新的奮鬥目標已被寫入今年余杭區的兩會工作報告中,顯然是有信心有能力實現的。

余杭不僅有阿裏巴巴、中電海康、字節跳動等大批創新龍頭企業,也有快手、抖音、vivo、OPPO、遙望科技等一批數字經濟腰部企業強勁發力。全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421家,已認定的國家級專精新特“小巨人”企業44家,數量和質量均列全省第一,僅人工智能小鎮就累計引進1300個項目。

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實驗室盤踞余杭,還有浙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浙大超重力離心模擬大科學實驗裝置、助推腦機接口産學研創新協同發展的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致力于腦與認知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的杭州涿溪腦與智能研究所、北航中法航空學院等高能級科創載體,人才總量突破37萬。

未來科技城中軸線效果圖

從2022年開始,余杭未科城科研經費的投入,在其GDP比重中突破了4.55%的水平。

余杭已完成第一個“十年磨一劍”的曆程,正在沖擊更宏大的目標,並且在數字經濟領域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這正是中國探索未來支柱産業的大方向!

當OpenAI sora引爆創意狂潮之時,已彙擁超強人工智能産研實力的余杭,必將隨之爆發。

當我們把新能源車做成了數字經濟中的一環,在短短十年中大殺四方時,說明中國的創新能力是超乎歐美人想象力的。

而余杭的數字經濟創新能力,也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下一個十年,余杭瞄准的必然是前沿技術、硬核科技。叠代而來的數字經濟浪潮,余杭正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破難開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

不如將眼光再放長遠一些,在已實現世界領先的衆多優勢基礎上,繼續深耕數字經濟這一大棋盤。

能替代房地産行業的,必然是數字經濟。

3 阅读:1382
评论列表
  • 2024-05-04 08:17

    還是好好的發展實業經濟吧

    北山 回覆:
    無知吧。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産值就是這麽增加,哪有走回頭路能增加産值的。再再說浙江實體企業全國是領先的,沒有哪個省市能比,是別的省市追趕浙江的實體經濟
    小米她爹 回覆:
    不能用老思維去看待新形勢,我也不想多解釋,多看看多走走。
  • 2024-05-04 08:37

    科技

寄翠談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