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戰,十年一統,秦滅六國,哪個諸侯更難打?絕不是楚國!

今夜讀青史 2024-03-30 17:29:47

公元前247年,剛滿13歲的嬴政繼位秦王,秦相呂不韋稱“仲父”,獨攬大權。數年之後,秦王政先平定嫪毐之亂,後廢除丞相呂不韋,開始親政,秦國也正式拉開統一天下的序幕。

從公元前230年滅韓算起,至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秦國經曆十年征戰,陸續滅掉山東六國,一統天下。若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算起,則秦國爲了統一天下,足足准備了130余年。

在山東六國中,哪個諸侯國是最難打的呢?

第6名:韓國

韓國爲三晉之一,剛立國便出兵吞並了曾經的“小強”鄭國;韓昭侯時任用申不害變法,加強集權、整頓軍備,國力強盛一時,十數年間,【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韓國終究地窄民少,西有秦、南有楚,東北又有趙、魏兩個“兄弟”,沒有發展空間,只能在諸強之間苟延殘喘。至戰國後期,韓國的土地已經丟失殆盡。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史騰出兵攻取韓國最後的立足之地,俘虜韓王安。韓國成爲山東六國中第一個被吞並的諸侯國。

內史,是負責管理秦國都城鹹陽事務的職官。秦國僅派一名地方行政官員,便輕松搞定了韓國,難度指數可評爲1星。

第5名:魏國

魏國也是三晉之一,與韓國可謂是難兄難弟,但魏國勢力要比韓國更強,屬于“加強版”的韓國。

從曆史上看,魏國是第一個擁有統一中原機會的諸侯國。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首先任用李悝變法,成爲第一個富起來的諸侯國,又起用吳起、樂羊、西門豹等一批賢能之才,敗秦楚、滅中山,開疆拓土,稱霸中原百余年。

然而,與韓國一樣,魏國也是處于中原四戰之地,面臨秦、趙、齊、楚、韓、宋等幾乎所有強國的威懾,只能四面受敵,漸漸支撐不住,淪落爲二流諸侯。

至秦王嬴政時,魏國面對秦國一次次地攻伐,只能任由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贲率兵圍攻魏都大梁,久攻不下之後,引黃河之水淹塌城牆,殺死魏王假。魏國滅亡。

由此可以看出,魏國雖已窮途末路,但實力尚存,也不像韓國不堪一擊。只因魏國臨近秦國,且地勢平坦,無險可守,難度指數可評爲2星。

第4名:齊國

齊國原是姜子牙的封國,春秋稱霸第一諸侯,然半路被陳國田氏截胡,經過鄒忌改革,重整雄風,以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兩次經典戰役,替代魏國中原霸主地位,並一舉吞滅宋國,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

可惜的是,齊國一時間樹敵太多,被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討伐,國破家亡,雖然最終靠兩城翻盤,但元氣大傷,再無力與秦國相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已經消滅五國,派大將蒙恬率軍攻齊。齊國慌忙集結軍隊,傾全國40萬兵力,駐軍西部邊境與秦軍對峙。

但防得了西防不了北,秦將王贲滅燕之後,渡河南下,兵不血刃,直入齊都臨淄,俘虜齊王建。

齊國雖然是最後一個滅亡的諸侯國,主要是占了地理位置的便宜,再加上齊王建一直奉行聯秦保命的政策。

但齊國40萬大軍能在前線頂住蒙恬大軍,也證明並非無一戰之力,只是齊國君臣本無意抵抗,面對兵臨城下的王贲奇兵,選擇了投降,難度指數可評爲3顆星。

第3名:燕國

燕國是周武王重臣召公的封國,位于燕山腳下,遠離中原,地偏民稀,飽受周圍諸侯甚至北方戎族欺淩。

直到燕昭王修築黃金台,千金求賢,才使燕國逐漸富強起來,先是向東大破東胡,開拓疆土千余裏。後以樂毅爲將,率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使燕國成功跻身戰國七雄。

但隨後燕國迅速衰落,甚至屢敗于長平之戰後的趙國,徹底淪爲弱國。

秦破趙國都城邯鄲後,燕國君臣亂成一團,派出荊轲刺殺秦王,失敗後與代國聯軍抵抗秦國,一敗于易水,再敗于燕都薊城,三敗于衍水,只能遠遁遼東。

秦國不願爲了燕國殘兵耗費兵力,暫停追擊,轉頭攻略魏、楚之地。四年之後,即公元前222年,秦王派王贲、李信率兵攻入遼東,俘獲燕王喜。

燕國雖然實力羸弱,但軍民抗秦意志堅強,再加上地處偏遠,秦軍遠征耗費巨大,難度指數可評爲4顆星。

第2名:楚國

楚國自稱是祝融後裔,崇火尚赤,自周成王封熊繹于丹陽,前後800年,先後吞並50個諸侯國,最強縱橫千余裏,是戰國時期領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

楚國實行郡縣制,比秦始皇還要早500余年,但楚國的軍政大權卻掌握在令尹手中,令尹多由公子擔任,至戰國時期逐漸形成昭、景、屈三大家族。

楚國雖然地廣人多,兵力雄厚,但執政貴族各自爲政,難以集中全國力量對抗秦國。另外,楚國與秦國世代聯姻,卻屢被欺淩,損兵失地,楚懷王更是被騙囚禁,客死鹹陽。【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戰國末期,楚國實力仍在,不但出兵幫助趙國解了邯鄲之圍,還抽空吞並了魯國,更是組織起六國最後一次合縱,但被秦國擊敗。

秦國欲滅楚,先派大將李信、蒙恬率20萬大軍南下,被楚將項燕以40萬大軍擊敗,傷亡慘重,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少有的敗仗,迫使秦國不得不動用60萬兵力,用了兩年時間才徹底平定楚國,難度指數可評爲4顆半星。

第1名:趙國

趙國也是三晉之一,且與秦國源出一脈,有共同的祖先。

自從趙武靈王軍事改革之後,趙國軍力大增,消滅中山國,北拓胡地數千裏,更是建立起中國曆史第一支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除了騎兵無敵之外,趙國的步兵戰力也不遑多讓。長平之戰、邯鄲保衛戰、燕國反擊戰等,都是由步兵憑一己之力打下的,騎兵部隊並未參與。

公元前233年,李牧率領騎兵南下,連續擊敗秦國大軍,力保趙國邯鄲不失。公元前229年,秦國以王翦爲統帥,分兵三路滅趙,另以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饞殺李牧,才得以攻破趙都邯鄲,俘虜趙王遷。

趙國滅亡後,趙王遷的哥哥公子嘉北逃代地,堅持抗秦鬥爭,直到六年後才被秦將王贲攻滅。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分兩人,在兩國對戰中先後登場,捉對厮殺,互有勝負。可以說,趙國是秦國統一天下最強勁的對手,沒有之一,難度指數可評爲5顆星。

作者簡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愛好者,願與你一起品讀曆史,分享人生。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