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美元時代,人民幣不走尋常路

寄翠談商業 2024-03-22 03:02:54

前言:在“後美元時代”,我覺得美元加息挺好,人民幣國際化必定不走尋常路。

北京時間,7月27日淩晨,美聯儲第11次加息了,但這次沒有以前那麽凶猛,只上調了25個基點。

美元加息的事情,一定要搞懂利害關系。從去年開始,我寫過很多篇文章了,但並不是每次加息的時候就寫,只在引發世界變化的關鍵節點才會寫。

不妨多說幾句,前幾次都是有大佬找我討論好幾天,並邀請我寫的,這個過程當中還有美籍華人也加入探討行列,所有的文章論點和數據,咱不編造,費點心思盡量做到分析透徹,好歹我也是金融學在職研究生畢業,略懂一點宏觀經濟和貨幣金融學。

在經濟學領域,任何經濟活動都存在一個邊際效應,剛開始很猛,越到後面越沒勁了,因爲成本越來越高,阻力越來越大,作用越小。

同樣的,美元加息也是慢慢的就加不動了,就跟抗藥性一樣,到後面基本沒啥效果了,就這麽簡單!

在本次加息以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已經上升到5.25%至5.5%之間的高位。這是從2001年以來的曆史性最高位,美國想割世界韭菜的代價越來越高,現在割不動了。

別忘了,從去年開始加息以來,這是美聯儲第11次加息,累計上漲了525個基點。後面肯定是加不動了,往後任何一個加息動作,都讓美國政府、財政部痛苦不堪,美債本來就要雪崩,利息這麽高,還怎麽玩下去?

從這11次加息的情況來看,這次美元升值周期,對全世界來說,並沒有搜刮到預期的油水,完全不同于上世紀90年代,利用美元想收割誰,就收割誰。

時代變了,美元再這麽加息下去,遲早把美國自己的實體經濟收割幹淨,依靠加息來打下通脹率。目前來看,是行得通的,但加息對實體經濟打擊明顯,高利率環境中,企業不會擴大投資和生産,反而有可能縮量,也就造成失業率會加大了,股市、債市和房市也會持續下跌。因爲,資金成本在增加,對投資生産來說,利息是非常敏感的,代價太大。

美聯儲只能小心翼翼地維持加息和高通脹、失業率之間的平衡,但在實體經濟、投資市場失去的,恐怕遠比通脹造成的損失大太多了。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個老江湖了,從來不說實話的,他每次說的都是廢話,隨便外界怎麽理解都是“對的”,比猜燈謎還難,但要憑他的話去猜美元走勢,那幾乎沒有一次是對的。

比如,他說“如果數據證明有必要,在9月份的會議上,再次提高(美元)基金利率當然是有可能的。我還想說,我們選擇保持穩定也是有可能的,正如我所說,我們將會在每次會議上進行仔細評估。”

鮑威爾的“正確廢話”跟胡錫進有一拼,隨時能否定他剛說的,或者昨天說的,反正不能相信,也沒法信,只能看他們做了什麽。

美元加息,對美國銀行體系的沖擊是最直接的,不管是美債也好,企業債也罷,都會造成債券估值損失。統計結果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美國美債賬面價值浮虧升高到1.812萬億。如果沒有美聯儲在3月份推出的“定期融資計劃BTFP”,銀行還得走一波破産倒閉小高潮。

困擾美國人兩年的高通脹率是打下來了,但並不意味著美國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27號小幅度加息可以看作是通脹壓力測試,6月份的CPI終于回落到3%了,但能源食品等核心CPI是4.8%,這個位置還是有點尴尬。

美國的通脹目標是2%,再往下,說明經濟掉頭進入通縮階段,遠比高通脹可怕,所以說美聯儲現在是捧著花瓶踩高跷,不敢大幅度加息,怕弄成經濟通縮。

也就是說,“滿嘴胡話”的鮑威爾,他也不知道下一次要不要再加息,還得看就業率能不能上來。

加息解決高通脹率是台面上的事情,真正的原因是收割使用美元做國際貿易計價的國家,在沒完成收割目標前是不會輕易停止,美國本土的一些問題只是一種顧慮,美聯儲也怕把自己給割沒了,看看第一季度當中,美國那麽多銀行排著隊死給你看就明白怎麽回事了。

多說一句,爲了掩護加息,美國抛售戰略石油來打壓油價,再收儲來推高油價,順帶提高通脹率,來支持加息,這一手操控,除了美國,真沒哪個國家能做到。

想要終結美元霸權,真沒那麽容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跟我們很多人周六也要上班一樣看不到頭。

那麽,美元加息加了一年,都把誰的韭菜給割了?

還是拿2022年的貿易數據說話吧,貿易順差排名前七強的國家有:中國8776億美元,這個毫無懸念;俄羅斯拿下3323億美元順差,這俄烏戰爭是賺錢的,毛熊當然樂意慢慢耗下去;沙特2213億;挪威1643億;澳大利亞1231億;卡塔爾968億;德國853億排名第七。

除了中國和德國這兩個工業品輸出國,其他幾位靠著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爆賺,都得感謝俄烏戰爭爲他們帶來的超預期收益。

實際上在疫情這三年當中,中國的抗疫體現出了真正的科學性,我們不僅是第一個抗疫成功的國家,同時利用對外輸出抗疫經驗和醫療物資,讓中國的醫療産業悄咪咪地跨出一個大台階。

當各國都在瘋搶中國出口的醫療物資時,沒人會注意到,疫情給了我們鍛煉醫療器械、體系向高端發育的機會,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都不過分。

有人賺錢,必定就有人賠錢,順差、逆差之和等于零,那誰在逆差呢?

第一名當然是美國,逆差1.19萬億。不一定是進口量暴增,在美元加息周期裏,美國進口必然要超額支付貨款,同樣的貨物,前年和去年的進口價格當然不一樣,所以美國逆差的上漲是避免不了的。

第二名是倒血黴、還自以爲是的歐盟,創下4320億美元的逆差新高。沒錯,俄羅斯所有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石油管道全被中斷了,即使在天然氣價格暴漲10倍的情況下,歐盟依然驕傲地滿世界買能源,連印度都在倒賣俄羅斯能源給他們,然後大賺了一筆。

歐盟這麽高的逆差,就是進口能源造成的,可惜那些政客並不在意,反正他們都拿著美歐雙重國籍,有美國政府罩著,根本不管歐洲人民死活,想方設法把歐洲的資本、産業轉移到美國去。

第三名是2735億逆差的印度,這個奇葩國家什麽都要從國外購買,絕不買便宜的,實在不行就主動提價買,要不然印度官員怎麽拿回扣?所以,印度發生什麽事情都不會感到奇怪。

第四大逆差國是日本,錄得1500億美元,因爲日本貨在全球賣不動了,但各種資源本國又沒有,全得靠進口,曾經讓日本驕傲的汽車産業,現在也快被中國車企卷崩潰了。

第五個是韓國,逆差472億美元。韓棒以前是神經質,日本稍微刺激一下,韓國人就要跑到日本駐韓大使館去切手指、自焚抗議。現在倒好,一根筋做人,跟著美國搞事,産業上和中國又高度重疊,比如汽車、造船、半導體、機電等等,但又拼不過這個卷王,然後那個恨呐,幹脆旅遊業也不要了,非得給中國找不痛快。

不和中國這個世界超級市場搞好關系,怎麽可能掙到錢呢?原本我們還是給韓國工業留口飯吃的,競爭不過,可以給中國工業體系做産業鏈配套的嘛!

可棒槌們偏不,前三十年領先中國,就以爲那種優越性是天生的,接受不了被中國吃掉全球市場份額的事實。可以說,韓國再這麽折騰下去,給中國制造各種不痛快,以爲就能重新搶回市場份額,那苦日子還在後頭,以後連給中國工業做配套的資格都沒有!

我爲什麽說現在是“後美元時代”呢?因爲美國霸權在衰落,真的割不動世界經濟了,也就是沒辦法再大範圍掠奪他國經濟、資源了,沒辦法爲所欲爲了。

大家發現沒有?在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南海軍事摩擦、區域平衡等方面,美國已深感吃力,中東搞不定,亞洲擺不平,非洲不聽勸,歐洲也在慢慢回過味兒來。

當中國應對美國在南海、太平洋的挑釁越來越娴熟的時候,美國的抗議越來越多,除了抗議和耍流氓式的挑釁,拿不出任何帶有戰略意味的行動。整個亞洲,除了日韓這兩只主權握在美國人手裏的走狗,還能找出第三個甘願聽命美國的國家嗎?

有人說,菲律賓算一個,我說不對,菲律賓只能算半個,他們只是想趁中美激烈對抗的時候,撈點便宜,小馬科斯能不能坐穩總統位置,都還不一定。

沒別的,現在的中國特別喜歡幹一件事,打狗給主人看,也給其他狗看。

上面這麽說美元霸權在隕落,恐怕還不夠有說服力。

那就從各國實力出發吧,來看看世界GDP排名前十的國家。

第一名是美國,GDP總量25.46萬億美元,先不管它這裏面有多少水分,就看綜合實力排名吧,不然的話,我們後面就沒法對比分析了。

第二名是兔子,GDP總量是17.99萬億,這要是放在20年前,美國還是有實力收割中國的,但現在是真啃不動這塊大肉肉,兔子各方面的防護做得嚴嚴實實的,美國也就只能在台灣問題上做點文章,但也做不出什麽氣候,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花錢想搞亂或者發動顔色革命?全部屬于賠錢買賣罷了。

兔子肌肉硬了,以前是暗地裏硬碰硬,還得看機會是不是合適;現在,直接攤牌了,太平洋有事,我們第一個上,花活不帶重樣的,還主動報道,中美高層熱線、軍事熱線在去年就掐斷了,兔子絕不會跳進美國代理人戰爭的陷阱,要幹就甭廢話,就是沖著美國這個大流氓去的。

第三名是日本,GDP總量是4.23萬億;第四名是4.07萬億的德國;第五名是3.38萬億的印度,再往後就不用數了。

因爲,從第三名的日本開始,前十名當中的8個國家連5萬億這個門檻都沒摸到。第十名是意大利,它的GDP只有2.01萬億美元。

這8個國家GDP加起來是20.83萬億,全被美國割走又能怎樣?遠遠不夠填美債的黑洞,還是逆轉不了美元霸權的衰落。

美國最想要的還是兔子家的財富,可牙齒咬出血也啃不動啊!

這次的美元加息周期,還碰到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兔子“搗亂”啊,美國政府還一點脾氣都沒有。

那就是,發展中國家欠美國的錢,不管是世界銀行的,還是什麽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他們本來也沒啥好辦法,又不想學斯裏蘭卡那樣破産,總統都跑路了,傳出去沒臉見人。

同兔子一商量,發現解決債務的良藥了,兔子借美元給他們去還給美國政府,這沒毛病吧?拿著美元去償還欠美國的貸款,美國政府沒有任何理由敢攔著!

那欠兔子的錢咋辦呢?好辦!以後還人民幣就行,用礦産資源、農産品等等,只要兔子看得上的資源來還也行!

能想出這招的絕對是天才啊,把欠美國的美元還清了,避免被美國政府低價收割資産的厄運,保住了主權經濟,還同兔子拓展了一波業務,經濟發展就有了保障,同時幫助兔子解決了去美元化的難題。

這一波操作下來,直接把美元的金融屬性轉移到人民幣身上了!

因爲,借出美元只是一般債務關系,但以後償還時約定的是人民幣,注意不是美元,沒錢也沒問題,那就用資源償還。同兔子發生債務關系的發展中國家,今後會自覺加大買入人民幣的需求,這就等于把金融屬性從美元轉移到人民幣身上。

請問拜登政府和川建國同志,對于兔子的這招“移花接木”有解嗎?

有沒有解不知道,但我建議美聯儲加息不要停!加的越多,越有利于兔子一邊慢慢抛售美債,一邊找發展中國家玩“移花接木”,比鬥地主還讓人上瘾。

所以,在“後美元時代”,我覺得美元加息挺好,人民幣不走尋常路。

0 阅读:0

寄翠談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