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要“提溜著”勁練拳!

功夫油子 2023-12-20 14:33:57
在修煉內家拳的過程中,海底穴和尾椎骨至關重要。

海底穴在初練時通常是松垮或凹進去的,但隨著修煉的深入,它會逐漸變得飽滿,這是內在精炁旺盛的體現。

太極拳(內家拳)強調用意不用力,因此需要逐漸摒棄使用肌肉發力的習慣。一旦去掉了浮力,可能會出現困倦、無力、昏沉、想睡覺的情況。然而,隨著新力的逐漸産生,這種新力是筋膜骨的合力,不用時寂然無聲,用時則如驚天霹雳。

當浮力消失,新力剛剛産生時,會突然發現身體內部有一種空洞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未被啓動的風箱,可以清晰地感覺到空空如也,而四肢的運動則表現爲空空松松。請注意,這不是軟軟塔塔,而是空空松松,並非無力,也非拙力。此時的精神狀態逐漸旺盛,尤其在走路時感覺非常輕松,好像走得很慢,實際上卻和平常一樣。這時就會很喜歡走路了,因爲不用力就可以走很遠,這就是內勁漸生了。

在這之後,行拳練功便覺身體有了通透的感受,特別是太極拳,幾乎每一式都是如此。其特點是尾椎骨變得靈活了。打每一式尾椎骨都成了發動機,尾椎骨抖起來了,如果加意,則尾椎一晃,全身顫動,似彈簧。尾椎骨活了以後,緊接著就是脊椎骨整個的活了,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勁力,而是都從脊椎骨來了。

嚴格地說,是尾椎骨發動,脊柱發力,送于四肢。脊柱此時就可以晃動了,尾椎骨一動,脊柱骨晃動,你想怎麽晃就怎麽晃,就會感覺到力量是從脊柱中來。有時候來點情緒,晃得一厲害就如風魔一般,動作奇快。所以,給你個自信,這麽快有誰能看得住?其實還只是在中途啊。

老虎等動物的行走方式與內家拳的典型特征相似。這種步法要求重心在腳跟,發動時轉換到前腳掌蹬地,即所謂的湧泉發力。湧泉發力,指的是在練習時將重心從腳跟轉移到前腳掌蹬地。

這種發力方式並不是通過內氣從湧泉出入來實現的,而是通過本能激發。例如,人在走路時不會刻意去想先出哪條腿,這是本能的反應。同樣地,在練習太極拳時,也要將這種本能應用到身法中,才能達到無往而不利的效果。內開外合是太極拳的重要原則之一,即內外相合、開合歸于一氣。

開是指搜骨,即筋長且韌,骨即開。合則爲一,無所合也,開合歸于一氣。形意拳的前腳撇開是因爲胯是全身的總軸,胯開則周身開也。開胯是易骨中必然達到的,則有精氣入骨,日增一紙。內家拳強調整體,都說丹田如何如何,其實是腰胯帶動。說大龍還不夠透徹,其實還是腰胯。腰胯出來了,一擡步就能贏人。所謂的換勁,實際上就是通過調整腰胯的帶動來實現力量的轉換和運用。

我們應當學會從用膀子的力量轉變爲使用腰胯的力量。在生活的點滴中,這種轉變是慢慢發生的,而這個過程正是功夫的體現。在我們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在從依賴外在的力量轉向運用內在的力量。這並不僅僅是在體力上的轉變,更是一種對自我認知和力量的深刻理解。

使用腰胯的力量,意味著更深的專注和自我控制。這是一種更爲微妙、更爲平衡的力量運用方式,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身體和力量的關系,並且要求我們在運用力量的過程中保持耐心和細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動作,都是我們修煉和提升的機會。這種轉變需要時間和耐心。要真正掌握某樣東西,我們需要不斷地實踐和體驗。但是,一旦我們成功地完成了這個轉變,我們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將力量從膀子轉移到腰胯,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慢慢體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這不僅是一種力量的轉變,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和認知的轉變。這就是功夫的真正含義。

1 阅读:91

功夫油子

簡介:拳油子一枚,要通過傳統健身方式讓百萬人站樁練拳受益